新闻热线
征稿启事
首页
新闻聚焦
魅力书屋
美丽乡村
好书荐读
乡村文旅
法治乡村
乡土文化
农家特品
首页
>
乡村文旅
作家鲍十:“红色经典带给我最初的文学启蒙”
少年时代,鲍十便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他将这段阅读过程比喻为“吃书”:“我生长在农村,没有图书馆,只能从别处借书,本村借完就去外村,走十几里路不在话下。”因为着急归还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2021年08月09日
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 李昌义的“金银人生”
重庆人李昌义从22岁开始做学徒、接触花丝镶嵌,如今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今年72岁的他,是重庆唯一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传统工艺”的唯一传承人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2021年08月06日
吕骥:做劳动者的先锋
这首雄壮的战歌曾经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奔赴抗日杀敌的前线。时至今天,这首歌仍然被确定为国防大学校歌。这首歌的曲作者是中国革命音乐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原主席吕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2021年08月04日
阿来: 我是依靠文学,和自己互相成就
他考上中专后如饥似渴地读书,至少每三天读一本。“起初,我要把三四个同学的读书卡都拿去借书才够看。后来,我请图书馆老师闭馆时间把我锁在图书馆。我没日没夜地看书,困了就躺在长椅上眯一会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2021年08月02日
蓝天野:只要党和观众需要就要发好光和热
从《北京人》里沉默寡言的曾文清,到《茶馆》里意气风发的秦二爷;从《蔡文姬》里风流倜傥的董祀,到《家》里道貌岸然的冯乐山……自1945年第一次登台出演话剧《雷雨》至今
来源:新华社 | 2021年07月29日
赵焕章:“要拍农民戏, 先拜农民师”
在上海电影界,赵焕章属于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入行的一批电影人。进电影界前,他是鲁豫皖老解放区的一名文艺战士,在山东大学接受艺术启蒙,在部队文工团排演过话剧
来源: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9日
时代塑造作家 文学拥抱世界——访石一枫
少年时代开始写作的石一枫,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而顺利。他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具有相当优秀的理论素养。用著名评论家孟繁华的话说:“他引起文学界广泛注意,是他近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2021年07月28日
三十六年,熊召政只为三部书
他写四卷本历史小说《张居正》,付出了十年时间;2019年完成《大金王朝》,前后付出十四年;从2019年开始,又把第三部小说——关于忽必烈和元朝历史的创作提上了日程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2021年07月27日
焦波:进城的故事是藏在心里边的
从“出山”到“进城”,焦波团队踏踏实实的扎根土地,记录下四年里1400多个日日夜夜。2020年11月,该片制作完成便获得第26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长片十佳作品的殊荣,焦波也凭借该片获得最佳编导奖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2021年07月20日
我们的“青春之歌”回声嘹亮——访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
“青春之歌”已经成为颇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作家杨沫曾说:“青春应当是鲜红的,一个人只有把他的生命和时代、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生命才有意义,才灿若星辰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2021年07月20日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