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探索“三抓三促” 打造乡村振兴的“漳浦样板”
2023年01月09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郭鼎兴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探索“三抓三促”乡村发展路径,形成产业支撑、人才集结、项目驱动的推动机制,打造乡村振兴“漳浦样板”。


抓村集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动力


      坚持把巩固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坚持“三轮驱动”,实施“三资”专项整治、村财“造血”增收和金融服务行动“三手抓”。

zhang1.jpg

      一手抓清理,为规范村级集体“三资”“四清”管理,确保“三资”保值增值,我县制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暨“三资”整治工作方案,由16个部门组成4个工作专班,以问题为导向,以沿海乡镇旧镇镇、山区乡镇湖西乡作为专项整治试点乡镇,推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四清”专项行动全面铺开,截止6月底已收回债权80笔金额210.62万元,偿还债务28笔金额192.37万元,收回集体资产资源68宗面积达3232.59亩,增加村集体收入226.85万元。


      一手抓探索,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难题,结合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因镇制宜、因村制宜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佛昙镇、前亭镇先行一步,探索“跨村联建”“抱团发展”发展模式,通过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推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势互补;东厝村探索“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猪肚菇产业、大棚蔬菜种植,预计解决劳动就业8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6万元。


      一手抓保障,为拓宽村级集经济组织融资渠道,扎实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全力做好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双保障,县级设立6000万专项资金由龙睿集团统一运作经营,采取贴息补助、奖励分红等形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政银企村”合作平台、“福村贷”政策红利为载体,促成40对银保机构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已有10个项目获县农商行授信2600万元,绥安镇麦埔村成功入股县农商行330万股。


抓产业兴旺,促进增收创造力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zhang2.jpg

      一是着力发展产业融合。聚焦破除“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三产发育不足”难题,深入探索一二三产融合方式,引导南浦乡、官浔镇立足资源特色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将南浦竹笋、官浔花卉打造成农业主导产业;溪东村种植余甘近6000亩,发展低糖余甘果脯、多味余甘果脯、余甘果浆、余甘原汁、余甘果酒、果茶等深加工产品,走上余甘致富路;引导六鳌紫菜、石榴填鸭等初级农产品向初加工、深加工升级转变,延伸产业链;实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融合方式,构建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着力培育经营载体。为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引导农业企业并购整合、扶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引进重点龙头企业入驻等方式,提供“县乡村”三级联动、“政银企村”合作平台、“福村贷”等金融服务,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通“最后一公里”,已发展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22家,市级34家,培育家庭农场示范场省级16家、市级15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4家、市级10家,培育天福、傲农、达川、绿泉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三是着力提升科技水平。为提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能力,通过推广良种繁育及高效配套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农业信息化与标准化等科技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收割“五统一”专业化服务。


 抓人才振兴,促进振兴支撑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做好人才“引、留、育、用”四字功夫,调动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zhang3.jpg

      在“引”上做文章。从打造人才引进清单、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入手,开展省内、外引才引智招聘,鼓励16名高校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返乡服务农村,引导退伍军人和创业能人到乡村工作和创业,引进省级高层次人才5名,市级高层次人才27名,新增人才168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关活水”。


      在“留”上下功夫。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人文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切实为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人才提供政策支持,近三年为各类人才提供资金补助共1535万元,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


      在“育”上求突破。全省首创台籍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后备库”“乡村工匠库”,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136名,省级科技特派员56名,乡村人才振兴“星火工程”培训44期3016人次,培育“致富带头人”300多人,挖掘“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2000多人,推动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四是在“用”上见实效。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开展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全覆盖轮训20期,培训2177人次,用好村“两委员”头雁队伍;推行“乡镇班子领导包村、两委包片、党员包户”三级网格管理制度,抓好党员日常教育,建立一支40余人的“金浦党教轻骑队”,用好党员骨干队伍;选派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37名,打造一支经得起事业考验、能得到老百姓信赖、让组织放心的农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


抓项目建设,促进振兴驱动力


      抓试点示范建设,勾勒“点线提升图”。为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样板,创新资金奖补结合方式,引导2个特色镇、18个试点村、3个实绩突出村立足资源禀赋,精心谋划项目145个,现已完成投资2.07亿元,因地制宜探索打造产业带动型、生态示范型、商贸流通型、文化传承型、城乡融合型等5大特色乡(镇)、试点村类型。如盘陀镇以“茶产业”为主导,做大做强“茶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繁荣发展。同时以点扩面、连线成片,打造“溪坂后坑”、“近院东坂”、“大埔后垅”、“攀龙车本”4条精品示范线,谋划项目37个,现已完成投资2703.2万元,稳步带动乡村振兴。

zhang4.jpg


      抓专项债项目,描绘“整镇推进图”。立足于“整镇推进、整县提升”目标,以项目为抓手,通过用好用活专项债券资金,探索政府引导、国企运营、银行融资的共建模式,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等举措,推动更多金融优惠政策、优质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县12个乡镇场谋划项目38.8亿元,其中建安部分31.8亿元,计划申报专项债资金23亿元,今年第一期资金13亿元,现已顺利发行,其中以石榴镇6.8亿元整镇推进项目一期工程为突破口,促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加快推动全县域乡村振兴发展。


      抓民生工程,绘就“美丽宜居图”。聚焦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和公共服务不足痛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实事求是狠抓问题整改落实,重点解决农村饮用水保障、污水与黑臭水体治理、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等问题,重点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文明乡风塑造、基层治理创新、民生福祉提升、精准脱贫攻坚6大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工程,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9.6公里、改造危病桥1座、村道安防提升20公里;建设18个试点村应急广播系统,打破公共广播服务乡村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