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在陕西省兴平市牵手希望小学的操场上,阳光与笑脸交相辉映。由西安生命树168团队主办、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管理与传媒艺术学院“送你一朵小红花”实践团协办的“携手点亮希望之光”主题公益活动在此举办。3万余元爱心物资整齐码放——崭新的洗漱用品、沉甸甸的米面油、琳琅满目的文具、憨态可掬的玩偶,像一片温暖的云,轻轻落在孩子们的眼前。这场活动,不止是物资传递,更是一场心与心的拥抱。
心声相诉:把思念说给“亲人”听
活动以“二人对话”拉开序幕。实践团支教老师、生命树168团队的义工与孩子一对一结对,并轻声引导:“把我当成你最想念的人,想说什么都可以哦!”
起初还有些拘谨的孩子,慢慢红了眼眶。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攥着老师的衣角,小声说:“妈妈,我好想你回家……;一名男孩低头抠着衣角,把义工当作“爸爸”,讲起“我考了90分,你能不能夸夸我?”老师们俯下身子,或轻轻拍背,或擦掉孩子的眼泪,用“亲人”的语气回应:“你真棒!”“我们都在呀!”
这是许多孩子第一次把心底的思念说出口,而志愿者们掌心的温度,成为此刻最温暖的回应。
信任之约:你当我的眼,我懂你的责任
在“漫漫人生路”游戏现场,笑声里裹着紧张。老师们被蒙住双眼,结对的孩子成了“引路人”——他们要牵着老师,跨过由桌椅搭成的“障碍阵”。
“老师,抬脚!”“往左边一点点,有椅子!”孩子们踮着脚,小手紧紧攥着老师的大手,像守护珍宝一样引导着。有个小男孩怕老师摔倒,自己先踩稳了“障碍”,再回头喊:“踩我踩过的地方,没事的!”
在终点处,摘下眼罩的老师和孩子们抱在一起。实践团成员抹了把汗,笑着说:“闭眼的那一刻,才懂孩子的信任有多沉。他们成为我的眼,我们也该成为他们成长的光。”孩子们仰着头,小脸上满是自豪:“我保护了老师!”
绘梦长卷:十多米画布上的星空与故乡
10多米长的画布在操场铺开,像一条等待绽放的彩虹。孩子们拉着老师和义工的手,蘸着颜料往画布上抹——
穿蓝校服的男孩画了火箭冲上天,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我要当航天科学家,带爷爷去月球!”;扎红头绳的女孩画了亮堂堂的教室,黑板上写着“长大后我要当老师”;还有个孩子,想起课堂上讲的“两弹一星”故事,画了颗五角星,旁边写着“保家卫国”。
实践团成员也拿起笔,写下“愿你像星星,永远亮晶晶”。稚嫩的笔触和工整的字迹在画布上相遇,成为了最动人的拼图。在“传递梦想”仪式上,生命树168团队的义工捧着画卷,郑重地递给校长和实践团代表。两手相握的瞬间,像一场约定:这份对孩子的牵挂,我们共同接力下去。
托举未来:被高高举起的传承与沉甸甸的约定
活动接近尾声,“托举”环节突然响起掌声——师生们合力把学校二代传人翟琳娜校长高高举起。她的母亲,60多岁的刘艳校长站在一旁,望着女儿被众人托起的身影,眼里闪着泪光。正是这位创始人,当年倾尽多年积蓄,并自筹资金,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这所特殊校园。
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7500多平方米的牵手希望小学,是中国唯一一所免费接收3—22岁残障、单亲孩子的慈善公益家园。22位老师守着200多个孩子——有的因生活所迫被遗弃,有的因为自闭症而沉默,有的来自极度贫困的家庭,有的被智力障碍困住脚步。从刘艳校长“想给孩子一个家”,到翟琳娜校长接过接力棒“要让家更温暖”,两代人的坚守,让这里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港湾。
“被大家举起的那一刻,我明白这双手的重量。”翟琳娜校长落地后,紧紧握住了母亲的手,声音哽咽:“这不仅是托举我,而是托举两代人对孩子的承诺,更是托举乡村特殊教育的未来。”
孩子们接过崭新的文具,小脸笑得像向日葵一样。有个孩子把新玩偶抱在怀里,偷偷对老师说:“今天像过年一样!”
让爱延续:这所特殊学校,需要更多温暖
正是这样的初心传承,让牵手希望小学有了独特“混教”模式:健全孩子与残障孩子同班学习。健全孩子帮着同学整理书包、教他们说话,慢慢长出柔软的爱心;残障孩子在陪伴里,从不会自己吃饭到能端起碗,从怯生生到会表达感谢,一点点靠近阳光。
可这所全靠社会善意支撑起来的公益学校,常年为物资犯愁:孩子们要吃饭,米面油总是不够;到换季时节,旧衣服、文具、洗漱用品常断供。他们不求多昂贵,只盼能让孩子们冬天穿暖、书包里有笔……
如果您看到这里,恳请您动动手指转发——让更多人知道这所学校,知道这些孩子,或许只是一袋米、几件旧衣服、一摞作业本,就能让两代校长的坚守更有力量,让孩子们的冬天再暖一点,笑容再久一点。
爱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无数的双手,一起托举希望。(供图:兴平市牵手希望小学)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