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腹地,榆溪河蜿蜒穿过苍茫的群山,掩映在群山里的村口蓦然响起孩童欢愉的欢呼声,隔壁农户家犬吠声顿起……这是榆林市小壕兔乡上演的日常,是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个村落里淳朴的缩影。
陕西省榆林市无定河风光(崔溦/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不断创新宣传形式,让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让一个个平凡而又非凡的身影成为家喻户晓的道德楷模,让“人人学习好人、人人争做好人”成为驼城百姓最鲜活、最生动的价值观体现。
火种:黄土里觉醒的精神
5月的米脂县飘着槐花香,杜家石沟镇柳家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村民郭海霞由衷感慨:“开展文明新风范活动,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培育文明风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文明实践活动,吸引了几百名群众现场参加,大家都夸这种形式好。”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黄米地里的米脂姑娘
这个曾经“天旱窖枯水断流,光棍成群愁白头”的陕北村落,正迎着深化改革的化雨春风破土而出。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米脂县将理论宣讲的根须深深扎入实践沃土,积极开展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更多文明实践示范样板等活动,汇聚基层宣讲骨干、“五老”人员及道德模范力量,建起流动的师资库,让创新理论的清泉润泽每一寸土地,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提质增效。
沉淀:理论清泉润心田
晨光穿过雕花木格窗,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子洲县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员李建国轻抚着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那位身着长衫的革命先驱目光如炬。“1924年,李子洲先生在绥德师范创办《陕北青年》,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星火撒遍黄土高原……”他的声音在百年老宅里回荡,带领围坐在石磨旁的干部群众穿越历史烟云,感受革命者滚烫的精神脉搏。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大柳塔镇,中国能矿工业机电博览城(郭姝/摄)
榆林市各级各部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将基层宣讲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盘活用好阵地、人员等资源,把基层理论宣讲骨干、离退休老干部、“五老”人员及道德模范等人员纳入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师资库,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下基层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5月中旬开始,“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事迹报告会在榆林各县市区巡回开展。路生梅和四位行业代表宣讲员以质朴的语言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这位扎根陕北57载、用一生践行医者使命的“人民医护工作者”的动人故事。精彩的宣讲赢得参会干部群众的阵阵掌声。
陕西省榆林市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郭姝/摄)
“我们动员各类社会宣讲团队开展下基层讲理论、讲政策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模式,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理论需求,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宣讲品牌。”榆林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徐子国说道,为让理论的种子精准落入百姓的心田,这种扎根基层的智慧,正在催生新的文明生态。
根系:田野绽放振兴花
“防治叶枯病首先要选择土质较好的土地种植,然后用相应的肥料,选择优质种子,发现带有病原体的植株尽快清除。”“土专家”王锦平正蹲在地头儿,给群众讲解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科技工作者、“田秀才”们将课堂搬到田间,“科技服务进田间”活动让春耕时节的土地焕发智慧的光芒。吴堡县郭家沟镇杨家沟村的这场“科技赶集”成为榆林市“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注脚。
陕西省榆林市田间课堂助力乡村振兴(郭姝/摄)
榆林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创新实践,以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基层场所为支点,构建起了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惠民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精神文明建设网络。
市委宣传部干部徐诗轶介绍:“我们动员文艺志愿者、文明实践指导师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在榆林’‘榆林故事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创新‘理论宣讲+惠民服务’模式,让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革新:破立并举树新风
“电影通过细腻的表演、专业的影视语言,教育群众不要让高价彩礼压垮原本幸福的生活,引导群众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5月23日,靖边县南关社区居民刘晓薇观看移风易俗微电影《依娜的婚事》后,颇有感触地说道。
榆林市以村规民约为犁,深耕移风易俗沃土,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善行义举”如三股清风,吹散陈规陋习的阴霾,托起乡村精神晴空。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塞外小江南”鱼河堡新貌(陈丽媛/摄)
“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婚姻关系中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营造健康的社会新风尚。”5月6日,在“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活动现场,榆阳区金林小区居民万慧坚定地说,“活动通过道德模范讲身边事的形式,让我们看到高额彩礼给家庭、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令人警醒。”
蝶变:泥土芬芳育新篇
三弦声脆,快板轻扬。“手弹三弦口来讲,讲文树新说一场……”榆林市文艺宣讲队以陕北说书这一浸润泥土芬芳的形式,在白泥井镇播撒文明的种子。榆林市精心培育“乡言乡语传党音”“庭院微宣讲”等富有乡土气息的品牌项目。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张九平表示:“我们鼓励各民间团体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针对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开展邻里互助、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接地气、有活力的活动,以基层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生命力。”
陕西省榆林市榆溪河滨公园(崔溦/摄)
暮色中的榆溪河依然奔流,倒映着两岸新挂的“文明家庭”红灯笼。村口大槐树下,路生梅的事迹正被改编成陕北说书新的唱段,科技示范田里的马铃薯花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党徽相映生辉。在这片文明根系深扎的土地上,既有黄土高原的厚重,更有破茧新生的轻盈。
从理论清泉浇灌心田,到科技星火点亮沃野;从移风易俗的徐徐清风,到乡音乡韵的深情吟唱——榆林正以泥土的厚重与人民的创造,谱写新时代乡风文明实践的壮美诗篇。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