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新疆阿克苏阿瓦提县麦西热甫广场,篝火跳动着热烈的光芒。数百双手紧紧相握,随着手鼓的节奏踏地为节,高亢的“刀郎音调”穿透夜空——这不是普通的歌舞表演,而是延续千年的刀郎麦西热甫。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融合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民俗活动,在阿瓦提县的创新实践中,正从田间地头的聚会,成长为展现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融的重要符号,书写出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动答卷。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创编的以刀郎麦西热甫为母本的大型歌舞诗《刀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剧院上演
千年聚会里的文化密码 刀郎麦西热甫的精神内核
“麦西热甫”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聚会”,而刀郎麦西热甫则是当时人们最隆重的文化仪式。它诞生于古代西域的游牧民族,在狩猎后的欢庆、丰收时的共享、节日里的欢聚中逐渐成型,将当时人们在荒漠中与自然抗争的坚韧、对生活的热爱,都熔铸进粗犷的舞姿与激越的歌声里。
在阿瓦提县,这项传统保留着最原始的生命力。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麦西热甫,刀郎麦西热甫的鼓点节奏如同荒漠中渐起的风沙,舞者从沉稳的“狩猎步”到疾速的旋转,将狩猎、农耕的历史记忆化作身体语言。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刀郎文化广场举办的万人刀郎麦西热甫表演
老艺人艾合买提·阿不都卡地尔回忆:“小时候跟着父辈赶巴扎(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定期集市活动),只要鼓声一响,卖货的、赶路的都会放下手头儿的事,跳上一整天。”
舞蹈中既有游牧民族的豪迈,又有农耕文明的质朴;音乐里交织着维吾尔族的弹拨乐与草原民族的吹奏乐,歌词中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团结的赞颂。这种包容性,让刀郎麦西热甫在千百年后依然能够跨越族群、连接古今。
传承中的坚守与创新 让古老艺术走进当下
在阿瓦提县文化馆的排练厅里,69岁的艾力亚斯·尕(gǎ)依提正带领学员练习“蹲步转”。这位“2023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从12岁起跟随父亲学习刀郎歌舞,如今已培养出300余名传承人。“传统不是锁在箱子里的古董,要让年轻人愿意学、学得会。”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艾力亚斯的传承之道,在于“守正”与“创新”的平衡。在县文化馆的非遗培训班里,他严格传授传统动作范式:“手腕要像鹰爪般有力,脚步要如踩火炭般急促”;但在表演编排上,他大胆融入现代元素——在保留艾捷克、手鼓等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加入多声部合唱,让旋律更富层次;将当时人们的狩猎故事改编成叙事性舞蹈,让观众更易理解文化内涵。更具突破性的是他在刀郎部落景区的实践。每天傍晚,艾力亚斯和团队都会在传承中心上演互动式表演:游客可以跟着鼓点学习基本舞步,亲手敲响手鼓,甚至参与到即兴创作中。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各族群众在刀郎部落景区齐跳刀郎麦西热甫
这种“观赏+体验”的模式,让非遗从舞台艺术变回了生活方式,2024年吸引参与游客超10万人次。
从校园到广场 构建全民参与的传承生态
阿瓦提县的创新实践,远不止于个别传承人的努力。从千人共舞的文化盛事到校园里的课间操,刀郎麦西热甫正通过多元化的场景,融入城乡生活的肌理。
当地每年举办的“千人刀郎麦西热甫”,是最具号召力的文化名片。2025年6月11日,来自全县9个乡镇的艺人与各族群众齐聚广场,从正午到深夜,民族器乐联奏、民歌对唱、集体舞蹈轮番上演。当篝火升起,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手拉手围成同心圆,舞步从生疏到默契,语言不通却能通过节奏交流。这种跨越隔阂的力量,让活动不再是表演,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今年的活动,吸引了周边县市参与者超3000人。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4A级旅游景区,刀郎部落在胡杨林为游客表演刀郎麦西热甫表演
基层阵地的活化同样关键。各乡镇文化站设立“麦西热甫之家”,农闲时组织村民排练;村委会利用文化广场,把政策宣传融入歌舞表演——“党的政策亚克西”的歌词配上欢快的节奏,让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让文化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刀郎部落景区的实景舞台上,一场融合了全息投影的麦西热甫表演正在上演:虚拟的胡杨林背景中,演员们的舞姿与光影交织,游客既能欣赏原汁原味的传统,又能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这是阿瓦提县“非遗+旅游”的创新尝试,让刀郎麦西热甫从文化符号变成了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资源。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举办的文化旅游节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向广大游客展示麦西热甫
文旅融合的深度,体现在产业链的延伸上。新建传承中心开发了“麦西热甫体验套餐”,游客先在传承中心学习基础舞步,再到手工坊制作迷你手鼓,最后穿着传统服饰参与篝火晚会,全程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

在浙江绍兴举办的“绍兴·阿瓦提文化旅游周”启动仪式上,新疆艺人展示刀郎麦西热甫
衍生产品也同样丰富,印有麦西热甫舞姿的丝巾、手鼓造型的文创摆件。这种“体验+消费”的模式,让游客带走的不仅是纪念品,更是文化记忆。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带动乡村振兴。依托麦西热甫文化品牌,周边村庄发展起特色餐饮、民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传承经验的启示 在活态实践中延续文化生命力
刀郎麦西热甫的活力,源于其始终扎根生活、连接群众。政府主导的系统性保护为其筑牢根基,市场导向的文旅融合为其注入活力,而全民参与的氛围则让其生生不息。
未来,阿瓦提县计划建设“刀郎麦西热甫数字库”,用动作捕捉技术记录经典身段、舞姿;推动与周边县市合作,共同打造“刀郎文化走廊”。正如艾力亚斯·尕依提所说:“麦西热甫的灵魂是聚会,只要有人跳、有人唱,它就永远活着。”

在浙江绍兴举办的“绍兴·阿瓦提文化旅游周”期间,阿瓦提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徒弟及其他民间艺人和绍兴越剧团演员开展交流演出
从篝火旁的欢舞到更大的舞台,刀郎麦西热甫的“新生”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来不是简单的“保存”,而是让传统在当代生活中找到位置,让文化基因融入民族血脉。在阿瓦提县,这曲跨越千年的聚会之歌,正唱出更嘹亮的时代新声。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