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土文化>
详情
池州四眼包公井的传说
2023年06月01日 来源:池州市人民政府网 | 作者:
相传,包公到池州上任那年,贵池久旱成灾,城东的清溪河,城西的秋浦河,甚至南门外的平天湖都干涸了,城内水荒尤为严重,许多居民争水经常斗殴流血。包公为此心急如焚。一日,他无意中在府厅围墙外面的石阶下,看到一小块泥地湿津津地冒着雾状的细水珠儿,惊喜万分,当即亲自带领府衙役吏,破土挖井,龟裂的土地,挖下去不到3尺,果然得水,清泉如注。喜讯传开,全城惊奇,居民奔走相告,云集府外井边。为了解决百姓饮水之难,防止争抢打水发生纠纷,包公派了4个衙役日夜轮流守护井边,维持秩序。谁知这4个衙役中竟有3个坐守井边,卖水收银,,敲诈勒索,弄得满城百姓怨声载道、叫苦连天。包公得知,怒火烧心,下令罚这3个贫心的衙役各人在井边再打一口井,将功折罪,以谢池城父老。这样4口井连成一个方形,俗称四眼井”。包公命那位正直的衙役看守这4口井,免费供应百姓用水,解除了全城缺水之灾。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清官,尊称这组“四眼井”为“包公井”。
据史料记载:包公开的四眼井,在元代金兵攻破池州城后,被淤塞,直到明朝英宗(朱祁镇)正统二年(1437)叶恩(临海人,进士)任池州太守时,才重新疏浚,并在四眼井周围做石栏杆护井,立高大的“包公井”石碑,刻有《包公井记略》,文中赞曰:“井无地不有,而公所凿,特系其姓阅数百年而不易者,岂以井哉?为之铭曰:泉之清兮公之法,泉之芳兮公之裂。”清世宗(爱新党罗胤祯)雍正十年(1732)池州知府李璋(山西人)建包公亭。现亭已毁,残碑尚存。这组奇特的四眼包公井甘泉如故,成为池州城内著名的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