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是福建省最早设置的五个古邑之一,自古是一座“书城”,从宋朝到清初均为全国雕版印刷中心之一,享有“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美誉。道学南传先驱游酢、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法医学鼻祖宋慈等先贤辈出,考亭书院、廌山书院、云庄书院等61所(含官学)书院林立,崇文尚读之风代代延续。千年古县书香永续,于文化氤氲中焕发光彩。近年来,建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基因,久久为功,构建“建本之乡”全民阅读体系,使阅读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人文底色与强劲动力。建阳书香社会的建设是基层创新文化惠民工程的生动实践,也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建本之乡”全民阅读体系构建项目入选中宣部2023—2024年度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10分钟书吧圈”:城市文化空间革命
放弃十几间店面租金收入,筹资改建成面向社会的纯公益服务书吧,这是要下一番决心的。2021年,时任建阳一中校长的黄景青却做成了,在建阳城区建起了第一家“潭阳书舍”,此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建阳区敏锐捕捉到文化空间与群众需求的切入点,调研阅读供给和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认识到建阳图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藏书偏少、质量较低、环境一般、到达不畅等问题,开始在书香社会建设上大胆探索,力求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连续4年,把公益书吧建设列入民办实事项目,依托深厚的书院文化底蕴,提出“共建共享、自助互助、公益成长”的全民阅读理念,坚持功能纯粹化、服务公益化、建设不停步的公益书吧建设思路,大力推广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4种创办模式,在出让条件中增加“无偿提供300—500平方米用于公益书吧建设”的条款,盘活闲置、老旧场所,与村、社区、学校共建共享文化阵地,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潭阳书舍”公益书吧,不断拓宽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如今,建阳共建有“潭阳书舍”公益书吧48家(含融合空间),实现城区“10分钟书吧圈”覆盖所有乡镇。
“潭阳书舍”公益书吧不仅有统一的品牌标识,还因地制宜,紧扣现代审美,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位于新城区中心位置的花海公益书吧,就是利用公园管理用房改造而成的双层现代中式园林式建筑,配套有声书屋、读书阅览区、音乐书房及茶水间等,建成后立刻成为花海公园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引得许多市民慕名而来。2024年7月,这间公益书吧被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
建阳公益书吧是紧密连接群众文化需求和阅读习惯的文化空间,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双向奔赴、优势互补的成果。它们或置于充满烟火气息的住宅小区里,或处于交通便利的城市街巷中,或服务于学校的周围……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看书学习、会友小坐,带来了方便和幸福。建阳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让身在其中的人们耳濡目染、如沐春风,读书渐渐成为建阳人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书香公益:涓涓细流 汇聚成河
“我从福州退休返乡,第一次来到这里,就被深深吸引了。”林爱玉在得知书吧招募志愿者后,毅然选择留下,披上了“红马甲”,成为了花海公益书吧志愿者中的一员。“良好的环境,总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影响一个家庭。”林爱玉感慨道,年轻的时候就有许多关于文艺的理想,如今在书吧里得以实现。和煦阳光,春风送暖,在闲暇时,林爱玉便会坐在木椅上,缓缓地吹着口琴,《歌唱祖国》的曲调明快且热情……
纯公益项目往往面临持续性资金投入和常态化运营费用不足的问题,遍布城乡各个方位的书吧同样让人产生疑问,每年图书更新、设备设施更新、硬件维修费用谁来投入?每天谁来开门营业?水费、电费、网络通讯费用谁来支付?建阳公益书吧的正常运营离不开一群热爱阅读、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2023年4月,建阳率先在全省成立了首个区县级全民阅读促进会,并组建“潭阳书舍”阅读志愿服务队,形成领读者、书籍流通、研学体验、宣传推广、内务管理、志愿服务等6支志愿队伍。“共建共享的理念,激活了民间力量,加入‘潭阳书舍’的志愿者,从最初的几十人,到现在的千余人。”建阳区全民阅读促进会志愿者部负责人表示,志愿者已成为书吧日常管理的中坚主体力量。
来自各行各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甚至是普通市民,他们参与书吧日常管理,或是成为阅读推广人、领读者,牵头组织文化活动,抑或是清洁书吧的窗户窗帘、成为义务电工……他们不计报酬,默默传承建阳这座千年古邑的书香,也让一个个公益书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按照一个书吧年均至少10万元人工报酬计算,每年节约400多万元书吧运营成本,这破解了公益性工作运维难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地企业、商户、公益组织开始“认养”公益书吧,为“书香建阳全民阅读”捐书、捐款、捐物,且提供免费服务。书吧里的电脑、绿植、便民雨伞等,都来自爱心市民、企业捐赠。近6万人参与“我为公益书吧捐本书”公益活动,“潭阳书舍”登记在册图书突破17.3万册,建阳俨然成为一座超大图书馆。自习学生、想要开拓眼界的外卖小哥、退休“充电”的老人……都有了新去处,群众文化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等单位捐赠图书50万码洋,新纪建筑、青华科技等爱心企业捐款260万元,以实际行动助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书香星火:微光如炬 燎原成势
书香浸入城市烟火,涵养城市的精神文明。全民阅读氛围的提升,推动了建阳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建阳先后举办了首届文化周暨第九届海峡读者节南平分会场、第十七届“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全省首个县级分会场、第二届“书香建阳 全民阅读”文化周、“全民读书月”主题活动等大型活动,线装书局出版的影印本《论语集注》在建阳发布,福建新华阅读大会、全国古籍图书联展等大型图书展销会先后落地建阳,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文化育人功能日益凸显。
公益书吧为群众提供了文化空间,也是建阳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元宵读书会、朗诵分享会、儿童故事会等活动依托公益书吧经常长幼咸集、座无虚席,累计服务了60余万人次。在考亭书院书吧,一月一讲的《近思录》导读系列讲座,面向全社会开放,邀请国内研究《近思录》的专家授课;另一侧,在考亭书院的“朱子书房”内,读者们与“朱子AI数智人”跨越时空“对话”,将“阅读+科技”结合,这种互动式、沉浸式体验,让朱子文化“新”起来、“活”起来。
在公益书吧备考研究生的黄俊杰,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后,第一时间给志愿者们写了感谢信。退休教师杨芝兰和其孙女呦呦,利用自家房屋办起了呦呦书屋·公益书吧,通过儿童画展、感恩课、趣游乡野等富有童心和创意的公益活动,赋予了阅读空间更多可能,展现了乡风文明的新貌……建阳走出了一批知名作家、书法家、摄影家,王宏甲、徐里等文化艺术大家也回馈家乡,返乡开设工作室,开展公益讲座,反哺家乡文化事业发展。
下一步,建阳将围绕浓厚书香氛围,坚持品质化、人性化、特色化,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提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吸引力,统筹开展复合型文化服务,不断以书筑城、以城筑梦,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涵养城市精神文明,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建阳智慧”。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