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门风采> 详情
人文历史“活”起来 红色记忆“醒”过来 桂林边检站倾力打造“红色思政课”
2024年11月27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罗澔 陈浩

       11月16日,在桂林边检站组织的“忆往昔峥嵘岁月”参观见学活动中,该站全体民警来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沉浸感受湘江战役的悲壮……这是该站长期以来打造“红色思政课”的生动缩影。

  

  “湘江战役中的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仿佛就在眼前,太震撼了!”凝视着面前的红军、送别、长征、渡江、永生5组大型浮雕,桂林边检站民警梁龙不禁发出感叹。

  

  桂林是一座沉淀数千年历史的山水之城,也是一片承载无数红色记忆的沃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战斗足迹,数万红军将士血染湘江,用信仰信念铸起不朽丰碑。为了让人文历史“活”起来,让红色记忆“醒”过来,该站在传统学习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开设红“廉”讲坛,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红色联盟,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开设红“廉”讲坛,激活人文历史

  

  “陈宏谋是从桂林走出去的一位大儒,为官期间,致力于为百姓谋福祉,曾有人想要贿赂他,他当场拒绝了,并以此告诫家人,立下‘戒贪’的家风家训,他是全体党员民警都应该学习的榜样。”7月30日,桂林边检站党纪学习教育参观见学活动在桂林市陈宏谋故里举行。

  

  除了陈氏宗祠,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村是北宋周敦颐后裔聚居的古老村落,被尊称为“百年清官村”;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周渭祠,有着“一花一树皆廉景”的美誉……立足驻地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该站建立常态化实地研学廉政教育机制,深入挖掘江头村、周渭祠等地及陈宏谋、王世则等清官廉吏背后的廉政故事,整合成“红‘廉’讲坛”,让廉政教育摆脱枯燥,焕发出鲜活生命力。

  

  “我们既要从课堂中‘走’出去,也要把知识‘请’回来。”该站政治处民警蒋子皓说。通过与当地村民、高校学者交流探讨,该站把口口相传的清官故事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案例,精心设置“红‘廉’国风”“红‘廉’家风”等6门专题课程,并开展廉政演讲比赛、廉政文化征文、廉政故事分享等活动,把“红‘廉’讲坛”作为该站打造“红色思政课”的生动实践,全方位激活人文历史“廉”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重走长征足迹

  

  11月4日,一场“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在湘江河畔火热开展。“今年恰逢湘江战役90周年,那些烽火硝烟虽早已消散,但植入桂林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印记’却让人永远无法忘却,此次活动意义非凡。”活动间隙,桂林边检站政治委员甘华感叹道。

  

  为传承好湘江战役精神,该站定期组织民警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通过“听讲解”和“颂诗词”等方式,身临其境感受湘江战役的惨烈和悲壮,并同步拓宽线上学习渠道,组建“红色先锋工作室”,精心打造红色经典教育微课,编排录制红色精神“云”宣讲,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发布“红色经典‘有声书’”“红色故事‘听读悟’”“红色之路‘研学行’”等作品,深受民警喜爱。

  

  历史需要铭记,精神需要传承。2023年4月,该站以漓江河畔三代人守护湘江战役遗址的真实历史为蓝本,自导自演了微电影《壹佰》,并编排舞台现场剧《觉醒》,生动展现该站民警传承湘江战役精神、守护初心使命的价值追求,一经播出,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微电影《壹佰》在国家移民管理局主办的“NIA·新视界”微视频大赛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全网播放量超100万。

  

  构建红色联盟,增强思政合力

  

  “警察同志们的辛苦付出让我十分感动,这些先进典型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10月12日,在该站举办的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中,现场参加活动的广西师范大学学生黄雅晴感叹道。

  

  这是该站推动思政课堂走进驻地高校的一次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该站先后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和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签订共建协议9份,内容涵盖思政教育、党建联盟、警校共育等方面,在日常工作、学术研讨、文化活动、实践锻炼等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促进警营文化与高校教育深度融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3月,该站与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雁山分局开展座谈,达成8项共建内容,并以此为契机,与桂林市公安局联手打造“山水国门警友圈”,开创与地方公安机关联创共育新举措。

  

  今年7月以来,该站依托实训基地、驻地红色资源及各大高校师资力量,承办桂林市公安机关“素质强警工程”培训班,共计9期486人次,培训内容涵盖思政教育、法制、警令指挥、新闻宣传、警保、财务等多方面,为队伍发展建设注入强大的思想政治力量。此外,该站陆续邀请各类专家、教授、名师等开展思政教育授课共计60余次,与驻地公安局、高校、医院等20余家单位开展联建联学活动,逐步搭建起思政教育“红色联盟”,打造出丰富实用的理论体系,为“红色思政课”注入新活力。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