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门风采> 详情
鲁鑫:二十四载守国门 橄榄藏青显初心
2025年07月11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张书敏 张楠 梁丽霞 陆婷婷

       鲁鑫是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平孟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一级警长,入伍从警廿四载春秋,他将青春与热血倾注于南疆国门,在平凡的岗位上镌刻出不平凡的印记。 2024年获评广西公安系统优秀警务工作人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6次,多次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领导干部”。

 

       换装不转志:橄榄绿到藏青蓝的忠诚接力


       2001年,18岁的鲁鑫怀揣报国理想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2018年12月,随着公安边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鲁鑫脱下橄榄绿,换上藏蓝青,转改为移民管理警察,续写守卫国门边关的忠诚篇章。“身份虽变,初心不改。国家人民需要,我就要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这是他最朴实的誓言。

       面对全新的岗位与职责,鲁鑫一切归零,从头学起。他潜心钻研边检业务知识,虚心求教于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凭借不懈努力,其业务能力迅速提升。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屡建战功:成功拦截多名网上在逃人员,有效阻断一批又一批“三非”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价值突出,多次获自治区领导批示肯定。他犹如西南边境线上精准的“电子眼”与坚固的“铁闸门”,令不法分子胆寒,有力遏制了边境违法犯罪势头。

 

       国门即家门:跨越边境的生命温度与为民情怀


       2023年4月,一名精神恍惚的男子进入口岸限定区域。鲁鑫发现后,立即施以援手,提供临时安置与基本照料,并全力为其寻亲。通过内网查询、多方协调,最终确认该男子为30余年前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走失的村民。次日,当男子家属跨越千里赶到平孟口岸团聚时,一场跨越数十载的离散终得圆满。鲁鑫用行动铺就了群众回家的路,深刻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


       “国门也是家门,”鲁鑫常言,“守卫边境,既需雷霆手段,更需菩萨心肠。”他深入壮乡瑶寨,在火塘边宣讲政策法规;他主动召开“警企恳谈会”,将企业的“问题清单”逐一转化为“满意清单”。边境村民谈起他,无不竖起拇指:“鲁处长,我们自己人!”

       在队伍中,他诚信友善,倾囊相授工作经验,积极助力年轻民警成长,是公认的“好榜样”、“好兄长”。执勤一队四级警长李多感言:“鲁副处长总是耐心指导业务,鼓励我们打牢基础再上岗。”

 

       荣誉背后:双城守望的家国大义


       荣誉的光芒,映照着聚少离多的坚守。妻子周婵娟,南宁晚报资深记者,独自撑起家庭重担。2017年一个暴雨夜,她怀抱高烧的女儿在路边焦急拦车,伞沿竭力护住孩子,雨水却浸透全身。“那时多想他在身边,”周婵娟轻声回忆,“可我知道,几百公里外,他守着更大的‘家门’。”从军嫂到警嫂,称谓改变,理解与支持始终如一。她将思念化作笔尖力量,作品屡获广西新闻奖,2023年更荣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好警嫂”——这是对她十六载无悔“为爱守城”的最高礼赞。


       在广西边检总站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鲁鑫手撑雨伞悄然出现在妻子身旁。“这次,我为你撑伞。”简单话语,令周婵娟泪如雨下,全场动容。这柄小小的伞,撑开的是边关冷月与都市华灯下共同守望的情感空间。

       于平孟口岸界碑前,鲁鑫轻抚斑驳石刻,目光沉静如南疆群山。几百公里外,周婵娟的键盘敲击声与边境的晨钟暮鼓遥相共鸣。他们用分离丈量爱情的深度,用坚守诠释信仰的高度。当鲁鑫在边关星夜巡行,周婵娟笔下流淌的民生故事,亦是另一种无声的守护。一柄雨伞的承诺,两座城的守望,共同书写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家国注脚。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