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门风采> 详情
青春与国门的邂逅 点亮少年强国梦
2025年07月25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刘钊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圈河口岸的国门,119号界碑在晨光中越发挺拔。近日,圈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他们是吉林省总工会夏令营活动的师生们。100余名平均年龄15岁的少年,带着对国门的好奇与向往,开启了“传承红色血脉青春守护国门”主题研学之旅,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边境线的温度,读懂“守护”二字的千钧重量。

  

  装备体验:触摸国门卫士的“铁甲戎装”

  

  “这防弹衣比想象中沉多了!”来自长春的学生小李踮脚系紧装备带时,额头已渗出汗珠。在口岸后山足球场的装备展示区,十几套防弹衣、防弹头盔整齐列阵,民警王亚光正为学生演示穿戴技巧:“这每一寸防护,都是为了在危急时刻护住身后的国土与人民。”

  

  无人机反制设备的演练掀起了首个小高潮。当民警操控的无人机被设备精准拦截,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民警孔士营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在旅游高峰期,我们就是用这套设备拦截了多架误入边境的无人机,避免了敏感信息泄露。”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分组体验了防暴服穿脱演练、声光驱离盾和脉冲光震爆器的操作使用,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下的国门防线。

  

  界碑无言:镌刻在石头上的初心故事

  

  沿着后山步道前行,穿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廊”,119号界碑在苍松翠柏间静静矗立,学生们俯身触摸界碑上的刻痕,指尖划过斑驳的石面。“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每一笔都重若千钧。”民警王晨的声音带着历史的厚重,“七十多年前,先辈们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勘界立碑;如今,我们接过钢枪,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边境线。”

  

  在界江边,民警指着对岸的高山说道:“这条江不仅是自然边界,更是不可逾越的主权红线。冬天江面封冻时,我们要每天巡逻防止越界;夏天汛期,还要警惕洪水冲毁界标。”界桥旁的跨境贸易展示图前,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这座连接两国的桥梁,既架起了合作的纽带,也筑牢了安全的屏障。而这,也正是移民管理警察兴边固防、驻守在此的重要意义。

  

  国旗飘扬:界碑旁的青春誓言

  

  上午10时30分,国歌在界碑、界江与界桥之间骤然响起。移民管理警察迈着正步护送国旗走来,鲜红的国旗在119号界碑旁冉冉升起。100余名师生肃立行少先队礼,少年们的歌声稚嫩却坚定,与民警们的声线交织成动人的交响。“青春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民警李冰在国旗下的讲话掷地有声,“当你们在课堂上诵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别忘了,就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代边检人用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争相提问:“叔叔,您多久能回家一次?”“界碑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民警们的回答里,有对家人的亏欠,更有对国门的忠诚。

  

  活动接近尾声,全体人员齐聚合影。当镜头定格的那一瞬,少年们与移民管理警察并肩而立,构成了一幅镌刻着忠诚与希望的生动画卷。正如夏令营带队老师牟珈依所言:“这堂行走的国防课,让孩子们真切明白,世间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边境线上替我们默默守望。”

  

  圈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负责人表示,警营开放日将持续开展,让更多青少年走进国门一线,在红色研学中厚植家国情怀,让青春力量与国门卫士的坚守同频共振,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与荣光。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