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门风采> 详情
用青春“码”起国门防护墙
2025年08月19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张书敏

  2008年12月,刚满18岁的云南小伙罗红涛怀揣报效祖国的壮志,毅然选择参军入伍,从“彩云之南”奔赴“八桂国门”,成为一名卫国戍边的武警战士。

  

  “这小子有股不服输的劲,军事素质过硬得很。”军营里的他,凭着一股韧劲和耐力,认真刻苦训练,队列、战术、体能样样争先,使他在两年义务兵中练就了过硬的军事素质,为后来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班长和战友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部队组织士官考试,一向勤学上进的罗红涛当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机会,主动报名后便开始努力备考。白天他投身高强度训练,夜晚便就着宿舍灯光啃书本,常常学到深夜,凭借这股拼劲,终于成功考入昆明士官学院信息化技术系。但全新的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未接触过信息化技术的他,面对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时常手足无措,可骨子里的韧劲让他不肯退缩,课堂专注记录要点,课后抱着电脑反复练习,遇到难题就追着教员“刨根问底”,直到完全弄懂才罢休,教员们都爱这个勤学好问的学员。两年系统学习,让这个曾经的技术门外汉,蜕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尖兵。

  

  2012年学成归队后,罗红涛被分配到北海边防检查站的技术队,凭借着两年学习打下的扎实理论基础,在一次次的实践应用下,他很快便成为队里的技术骨干,挑起了网络维护、设备检修、会议保障的重担,这一干,就是七年。七年间,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岗位上默默坚守,深夜紧急抢修故障设备有他的身影,重大安保任务的技术保障他从不缺席,扎实的本领让他在岗期间创下零差错、零事故的战绩,同事们常说:“有老罗在,技术上的事咱都放心。”

  

  2019年,随着边防部队的集体转制,罗红涛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走与留的抉择,他毅然决定留下继续坚守国门,并选择前往桂西国门平孟口岸。这个口岸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何自找苦吃,他只是朴实地说:“我觉得那个地方需要我。”于是,他背起行囊,踏上了新的征程。

  

  初到平孟,罗红涛第一时间跟着队里的技术骨干熟悉信息化系统,短短一周就全面掌握现有设备的运行逻辑,还协助完成了系统升级。但更大的挑战很快出现——他遇到了从未接触过的查验系统,这套系统融合了信息技术与边检业务,对技术员要求极高,这位曾经的技术骨干便放下身段,从零开始。然而命运的考验悄然而至,就当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却不幸确诊了强直性脊柱炎。每天清晨,腰部传来的剧痛都让他难以起身,必须扶着床沿慢慢挣扎五六分钟才能下床。即便如此,工作岗位上他却从不缺席,领导同事关切,都让他先养好身体,他只说:“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病痛未消磨意志,反而让他更加专注。他一边积极治疗一边认真钻研,从频繁提问到解答疑问,他仅用一年时间再次成为队里的技术核心,同事们都打心底里敬佩他:“红涛是条真汉子,这股韧劲没人能比!”

  

  罗红涛不仅技术过硬,长期扎根一线的他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2022年12月4日,平孟口岸执行重大遣送任务时,查验系统突然报警,正在值班的罗红涛凭借多年积累的查控经验,敏锐意识到异常,他迅速启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追踪分析目标轨迹,短短五分钟就锁定了这名试图变换身份蒙混过关的在逃5年“三非”外国人。事后面对同事的称赞,他只是摆摆手:“这不算啥,勤学多练就是为了关键时刻能顶得上。”

  

  而能让他安心坚守国门的背后,是妻子李美姗用温柔肩膀撑起的半边天。2020年相识以来,聚少离多便是这对夫妻的常态,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李美姗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更是默默扛起了照顾双方老人的重担。每当夜深人静批改完作业,看着空荡荡的沙发,她也会悄悄泛起思念的涟漪,但电话接通时,永远是那句“一切都好,你安心工作”。朋友心疼她独自操劳,问她这样的付出值不值,她笑着挽起耳边的碎发:“从决定和他在一起那天起,我就知道警嫂这两个字的分量,他守着国门,我守着我们的家,都是责任。”

  

  2023年11月,随着预产期越来越近,李美姗的身体越发沉重,得知丈夫正备战检查员考试,便隐瞒身体不适,反复劝说他专心备考。考试当天,当罗红涛在考场奋笔疾书时,妻子的肚子却开始隐隐作痛,为了不影响丈夫考试,生完了才告诉他,赶到医院的罗红涛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和虚弱的妻子,这个在技术难题前从不退缩的硬汉哽咽着说不出话,只有一句“老婆,辛苦了”饱含无尽愧疚。生完孩子后,为了彼此能够多一些陪伴、少一些牵挂,也让罗红涛安心守护国门、奉献边疆,李美珊决定申请调到边远艰苦的边境一线那坡县工作,经平孟边检站领导的多方协调和地方的支持帮助下,今年4月份终于“如愿以偿”,她带着孩子来到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边境县城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活,这一来可能就是一辈子,他们的余生也许将奉献在祖国南部边疆。

  

  正是这份家人的支持与肩上的责任,让罗红涛在岗位上始终保持着奋进的姿态,并在今年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依然保持着凡事带头的作风,在机房检修设备,他总是第一个爬上梯子,遇到技术难题,他想方设法钻研方案。“信息技术保障是看不见的战争,自身过硬才能带好队伍。”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滇西少年到国门卫士,从入伍新兵到技术骨干,罗红涛用勤学善思的钻劲、默默耕耘的韧劲、舍家为国的情怀,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书写着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的忠诚与担当。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