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肃穆,晨雾缭绕。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吉林白山边境管理支队六道沟边境派出所、宝山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和西部计划“卫国戍边”志愿者,怀着凝重的心情踏入了曹国安将军殉国地。苍松翠柏之下,碑石无声,墓碑上镌刻的五角星穿透八十年风霜,依旧如当年一般锐利刺目。拂去轻尘,民警们郑重献上花圈,致以最深的崇敬,为不朽英灵奉上今日的祭奠。
历史回响在脚步中。民警们随后踏上抗联密营遗址的寻访之路。踏着崎岖山径,走入当年那简陋营盘,脚下每一寸泥土都深藏烽火印记。斑驳的遗迹在肃穆林间静立,无声诉说着抗联将士的凛然风骨。老民警驻足于一处残壁前,手指轻轻抚过粗糙木痕,声音沉缓:“当年,战士们就在这里挤着睡,寒冬里嚼着棉絮充饥……‘苦’字如何写?这里便是最深的笔划。”林间风过,仿佛带出当年篝火旁的歌声、铁血的呼吸。这无声的课堂,让“忠诚”二字在年轻警员心中瞬间有了更沉甸甸的重量。
夜幕降临,派出所内光影流动。民警和驻地干部、群众聚精会神凝视着荧幕上重现的烽火岁月。当银幕上再现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前那坚毅不屈的面容时,新警小石下意识地攥紧拳头,眼中泪光闪动。散场后灯光亮起,他依旧沉默坐着,喃喃道:“将军腹中枯草棉絮……那一刻,我手里的枪,比想象中沉多了。”
思想的激荡在书页间展开。读书研讨会上,历史不再仅是记载。青年民警们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赓续抗联精神”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高声言道:“当年的战士用血肉铸就长城,今天的我们,就是要用脚步丈量和平的边疆!”声音铿锵,字字敲打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从历史功勋的回顾到现实责任的承担,研讨如淬火般,将信念锻造得更为纯粹而坚韧。
八十年岁月流转,是烽火与和平的接力。那些在密林深处、光影之下、书页之间被重新唤醒的呐喊与坚守,已然深深融入民警的血脉。当年轻民警再次巡逻于边境线上,晨曦中界碑上的国徽熠熠生辉,脚下的路仿佛与当年抗联将士跋涉的足迹重合——这是无声的传承仪式。
历史深处,英灵目光如炬,照亮今人守护的界碑。他们用生命书写的坚韧,已化作今日戍边民警心中不灭的星辰;那精神长河奔涌不息,正以另一种形态在边关的脉搏中延续:在每一次界碑的庄严擦拭,在每一道警惕目光的无声巡弋里,抗战的号角穿越时空,在和平的边界线上被赋予了崭新的生命与永恒的守护意志。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