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水清岸绿。距恩施城区50公里的白杨坪镇麂子渡村,一幢幢民居鳞次栉比,小径两旁花圃、盆景与流水相映成趣,无论是驱车穿行在乡间的田野,还是漫步行走在屋间巷陌,都能感受到移步异景、自然清新的乡村雅趣。隐秘其中的亲和小院,是全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修葺红色老宅 赓续红色血脉
2022年金秋时节,一场别样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在亲和小院沈德枢故居门口展开,30多位村民、党员、小组长齐聚一堂,共同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
“今天观看党的二十大,又让我想起了以前那个艰苦的年代,我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我们要倍加珍惜。”
“多亏了党委政府,让我们院落焕然一新,不然还是以前那个老样子,乱七八糟,尘土飞扬,哪能像现在大家在蓝天白云下,在干净的院子里,忆往昔,话家常。”
2021年,中央彩票专项资金支持麂子渡村革命老区建设,走访中一处不起眼的老宅引起了村尖刀班的注意,一打听才知道,这处老宅曾居住过中共七大代表沈德枢。由于年代久远,老宅无人居住,已渐渐成为危房。
“能不能把这个红色老宅修缮一下,那是我们村庄共同的记忆!”
“光修缮它,周边环境不改善,和老宅还是不太配套。”
了解到村民心愿,白杨坪镇当即决定以麂子渡村官渡河组22户院落为示范点,挖掘保护红色文化,改善革命老区村庄面貌。
麂子渡村尖刀班认真收集每一位群众的意见,通过20余场群众会、小组会、专家评审会、规划建设会,收集意见150余条,最终确定通过“党建引领、农户主体、社会帮扶、以奖代补”等方式,实施“三改一治一美化”(改厨、改厕、改圈,治理污水,美化庭院),探索美丽庭院向庭院经济转变路径,让革命老区变成经济文化发展示范区。
如今,整个院落焕然一新,白墙黛瓦,绿草如茵,潺潺溪流,阵阵蝉鸣,老人在凉亭里休憩,孩童在小径间嬉戏,游客在院子里穿行。修缮一新的沈德枢革命事迹陈列展馆迎来大批党员群众。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共同缔造
络绎不绝的游客也让村民看见了亲和小院发展的希望,但院落如何实现民主管理、基础设施如何完善升级、美丽庭院如何向庭院经济转变,一系列的院落管理问题浮上村民的心头。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召开群众会,民主投票选出亲和小院自治小组和成员,通过了亲和小院文明公约、环境卫生十不准、确定了“房前屋后自己管、公共区域就近管、公共场所轮值管、邻里之间互助管”原则,细分了每家每户管理区域和管理标准。制作评比公示栏,常态化开展评比考核。在党建统领下,逐步形成村党总支领导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村民变管理的客体为主体,自治体制机制逐渐完善。
在和谐融洽的乡风里,亲和小院村民凝聚了自力更生、紧密团结的院落精神。2022年12月,亲和小院村民向村委会提出修一条小院至沿河步道的水泥路,建好泉池。村民们一致坚持只需要村里解决水泥和面砖,所有的施工都由大家伙自己干,石头就从河里捡,沙自己买自己挑,村委会立马表示支持。紧张忙碌了5天,大家累计投工80个,买沙筹资950元,出让土地1.2亩,搬石头30方,筹工筹资累计折算89500元。路修好了,泉变美了,日子更加舒适了。
擦亮红色名片 引领产业发展
如今,沈德枢纪念馆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游客纷至踏来。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洁净平坦的道路,村民又有了新想法。
“这么多游客,我家想开民宿,但不知从何处入手。”
“我们农家乐装修好了,为什么来我们家吃饭的游客不多?”
“旅游旺季游客太多,我家还住不下,伤了游客的心怪不好的。”
“我发现真正能住一晚的游客太少,我的民宿名声也不太响亮,收入不行。”
……
村尖刀班也意识到红色资源是一座‘富矿’,于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红色内容+文旅融合”为抓手,运用好红色阵地,让老百姓受益。
麂子渡村尖刀班再次入户,聆听各户不同的需求,收集形成心愿清单,与镇人社中心、旅游专业合作社、乡贤能人等积极对接,连接相关资源,争取发展资金,在一次次的协商中,画出了“同心圆”,谋出了“金点子”。
村内成立乡村旅游互助小组,实现联合经营。对于院子里想要搞民宿、农家乐或者其他旅游项目的农户,根据应纳尽纳原则,自愿成为小组的一员,大家拧成一股绳,实现客户资源共享、旅游信息共享、服务共享,利用“自主+联合的经营模式,促进大家增收。
为实现规范化经营,村尖刀班联合镇人社中心,组织培训学校下乡开展厨师培训、家政培训、旅游经营培训等,提升大家的厨艺水平,规划民宿的物品摆设,提高大家的服务能力。
为保持干净的院落环境,院落自治小组每月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村民走出家门,挨家挨户观摩检查,看房前屋后收拾干净没有、内部家务怎么样……通过学习评比促使大家相互竞争,形成自治的良好循坏,保持美丽小院的同时,实现规划范经营,让游客玩得舒心,住得舒适。
2022年,亲和小院新增民宿8家,农家乐4家,与红色驿站、桃花谷漂流、蔬菜大棚采摘基地形成旅游循环路线,年均接待游客5000人次,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吹拂红色文明 共筑美丽庭院
在亲和小院的示范带动下,麂子渡村全体村民渐渐形成了“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共识。2022年10月,麂子渡村洞子溪组69户表决通过了《关于在麂子渡村洞子溪片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决议》,又一个美丽庭院建设拉开序幕。
2023年2月,麂子渡村张庙组和长坝组的19户村民一致商量决定,在小河沟有水的地方共同修建“蓄水池”,铺设水管网,让大家都吃上干净的山泉水。大家不怕苦、不怕累,用肩挑、用手扛,将材料从2公里外的地方运输回来,一起挖地基、搬石块、砌砖墙,用6天时间建成了这个15立方米蓄水池,将解决麂子渡村19户95人干旱期吃水困难问题。
麂子渡村张庙组大家自发筹资出力,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共同制定了卫生环境保护的公约。大湾组、刘家坪组为建设红色旅游循环路主动让田让地,支持村庄整体建设和发展。
如今的麂子渡村,红色文化底色更足,共同缔造成色更亮,民生福祉更丰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更强烈,村民们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奋力奔向属于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