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那尔轰镇黄酒馆村金风送爽、天朗气清。村子里的蒲公英加工厂展柜里,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蒲公英根茶琳琅满目。
经过初晒、烘焙、精选等15道工序、三次优选,那尔轰镇黄酒馆村密营里茶厂的蒲公英根茶,颗粒饱满、颜色鲜亮、茶汤香气醇正持久、口感陈香浓郁。
黄酒馆村日照充足,山泉水质纯净,昼夜温差明显,生态环境原始,最适宜蒲公英的生长。2016年,在吉林省委统战部的帮助下,确定了黄酒馆村扶贫产业方向——种植加工蒲公英。一方面与农户签订种植回收合同,一方面筹措资金、建厂房、购买烘干设备、茶叶加工设备,并注册了“密营里”品牌商标。
党支部第一书记赵庆山介绍说:“眼看着村里越来越好,不少外出打工的村里人都回来创业就业,做民宿的、种红树莓、种蓝莓、种甸果、的也多了起来。”
据了解,吉林省白山市那尔轰镇黄酒馆村是上世纪30年代山东黄氏来到当地开的小酒坊,酿酒的文化远近闻名并且在抗联时候还做过贡献,由此,小村庄慢慢成型。
“今年我们村以‘抗联红色教育+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全力打造文旅休闲度假村新模式。这也是镇党委领导多次召开会议,根据我们村的特点制定出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都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是底蕴,自从建了这村史馆、酒坊啥的,感觉这村里真是变了个样。”在村史馆的门口,赵庆山介绍道。
打开村史馆的门,听着赵书记的细致讲述、感受着先辈们抗联的事迹、看着墙上陈列着先辈们红色的“足迹”,都没有过分的渲染和装饰,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近两年, 村里还全力开展“干净人家”评选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做到由“小家美”带动“乡村美”,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
“其实我们现在所创建的这些也都是先辈们给我们攒下的,我们这么做,也是想着给我们的后辈子孙多攒攒,也算是让他们亲身感受着古人的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建设精神文明阵地,让这儿的抗联精神永不褪色!”赵庆山坚定地说。
“示范村的建设不但提升了村容村貌,更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素养和精气神儿。我们村子现在越来越好了,卫生打扫得干净整洁,种了很多花啊草啊,晚上吃完饭还能到村史馆、小广场逛一逛,美得很。”一名正在路边歇脚的村民高兴地说。
下一步,黄酒馆村将继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度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