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甘井村:红薯小产业带来“大曙光”
2023年09月25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高桦 赵瑞 翟又 李凡丁

      深紫浅绿遍地爬,富硒红薯土中挖。秋分前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甘井村的田地里,到处是忙着刨红薯的人。村里的硬化路上,小轿车、农用三轮车、大货车、摩托车、电动车,各种交通工具络绎不绝。


      驾驶各种交通工具赶来的,有阳泉市区和平定县城的居民,也有农贸市场的商贩、本地的网红,还有甘井村村民在各地的亲戚朋友。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奔着甘井村的富硒红薯来的。

ganjing1.jpg

      68岁的村民苏喜正在自家地里刨红薯,身边围着一圈专程来买红薯的城里人。聊天中我们了解到,苏喜家今年种了2亩“西瓜红”红薯,村合作社免费提供秧苗,还帮助他机器起垄。


      “今年收成不错,2亩地能产4000多公斤红薯,刨起来在地头就能卖到每公斤5元。”苏喜高兴地说,仅是红薯一项的收入,他家就能达到2万余元。


      旁边的地里,村民苏光贵老两口也在刨红薯。苏光贵家总共7亩地,今年种了6亩玉米,总收入5000元;只种了1亩红薯,预计收入就能有1万余元。“后悔,红薯种少了!”苏光贵遗憾地说。

ganjing2.jpg

      另一块较大的红薯地里,20余人正忙着用耙子和镰刀割红薯蔓。甘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昇琴说,这块地的主人叫周林衡,他通过土地流转,包下50亩红土地,连续种了6年的红薯,每年毛收入50余万元。


      “冠山镇马上要在俺村组织趣味劳动——挖红薯竞赛,有近40个代表队参加呢,周林衡用每人每天80余元的报酬,雇佣村民帮他割红薯蔓,就是为挖红薯竞赛做准备。割下来的红薯蔓,将免费送给村里4家养羊专业户的400余只羊吃,这也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带来的又一种无形效益。”

ganjing3.jpg

      苏昇琴介绍,甘井村土壤中含有富硒成分,十分适宜红薯的生长和培育,种植红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从2018年开始,村里进行土地修整,经过多年努力,全村的优质红薯种植用地由最初的20亩发展到如今的300余亩,每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年产总值达300余万元。


      同时,村里从河南、山东等地引入品相美观、色泽好看、口感香甜的新红薯品种,由合作社成员负责种植,后续的分拣、包装、销售则全部由村集体负责。

ganjing4.jpg

      如今,借助短视频平台,分享新鲜有趣的内容以及线下的红薯文化活动,甘井村的红薯在天津、北京、呼和浩特、上海、陕西等地都有了新销路。


      2021年3月,甘井村投资100余万元成立山西薯为天农业有限公司,以淀粉红薯为原料,生产粉条、粉丝、粉皮和红薯干等各类方便食品。目前已建成350平方米的红薯深加工厂房、300平方米的晾晒车间,打造出甘井村自有品牌,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同时也增加了集体经济效益,2022年,甘井村红薯加工厂粉条产量达到4000余公斤,产值达15万元。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红薯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文旅活动,比如让游客体验刨红薯,现场挑选自己满意的红薯和参观红薯种植、深加工等流程,整合闲置农家小院,让游客住进来,体验农家生活。”苏昇琴说,目前,村里已经积极开展外部合作,承包团建活动,计划将甘井村打造成一个团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