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栾川县合峪镇:探索“支部+”新模式 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2024年10月31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赵治一

  近年来,河南省栾川县合峪镇立足蕙兰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强化党建在生产经营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围绕“党建+产业”工作模式,着力构建“支部+群众、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科研院所”的工作局面,深度打造集党支部、园区、合作社等为一体的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蕙兰产业发展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一是“支部+群众”开拓富民增收新渠道。坚持每月办好“惠农交易日”“党员联农日”“技能培训日”三个活动。每个月的9日为“惠农交易日”,以蕙兰文化产业园为平台,免费为兰农提供展位,邀请省内及陕西、山东、湖北等地客商前来交易,每个交易日的交易额均在300万元左右。每个月的15日为“党员联农日”,以蕙兰产业园党支部为引领,建立“1+1+N”党员包村联户机制,产业园区每个党员大户分包1个行政村,带动若干户群众发展蕙兰种植,每个月定期入户对接,开展种植技术交流、新品种选育、市场对接等活动,全面释放红色生产力。每个月的25日为“技能培训日”,组织开展养花识草、直播销售、兰花绘画等技能培训,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蕙兰产业发展中来。同时,组织园区种植大户采取技术指导、定向帮带等形式,带动3000余户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寄养代卖、电商直播、质料加工等方式参与到蕙兰产业发展中来,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二是“支部+合作社”打开经济增收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联合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园区党支部为主体,履行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让基层党建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对园区所在村流转土地400余亩作为基础配套,并引导12个村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入股种植大棚,带动每个村年增收2万—10万元。

  

  三是“支部+协会”发掘产业发展新亮点。为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推动产业发展、品牌宣传、富民增收中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园区党支部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与县内外专业协会对接合作,23年、24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栾川蕙兰文化节”;受邀参加第九届北京“中国农业嘉年华”活动、到北京北海公园举办“蕙兰文化艺术展”活动;到全国各地参展40余次,累计斩获特金奖28个,金奖45个、银奖84个;积极与四川、山东、陕西等省份对接,推动建立起跨区域、多渠道长效化合作交流机制。

  

  四是“支部+科研院所”打造科技创新引擎。党支部坚持科技赋能,强化人才支持。成功与河南科技大学园林与植物保护学院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园建立起科研工作站、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和“蕙兰直播电商产业学院”,累计组织学生实习10余批次,800余人次,目前,同河南科技大学合作的科技组培种苗已经研发成功,第一批10万株的精品蕙兰组培生产正在进行,这也是国内首个突破蕙兰组培技术的科研成果,标志着蕙兰产业朝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同时,依托蕙兰文化产业园,成立了“栾川县兰花学会”,全面推动兰文化的传承挖掘、行业规范、学术交流等领域健康发展。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