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恩施女儿城景区文化礼堂:传承非遗文化 筑起共有精神家园
2024年11月18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吴星星

  踏入恩施土家女儿城,不远处的黛瓦白墙上,“文化礼堂”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信步走进景区,古色古香的仿木指示牌指引着市民游客走进礼堂各个功能区。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坝街道窑湾社区(女儿城景区)文化礼堂与景区融为一体,它不仅承载着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坚守着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使命,让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找到归属感,努力为群众打造一方共有的精神家园。

  

  建好管好用好,坚实非遗传承堡垒

  

  今年6月,女儿城景区文化礼堂正式开馆运行。礼堂定位清晰——做好非遗文化传承。舞阳坝街道依托女儿城资源禀赋优势,与景区共同缔造,合作共建,将整个景区作为文化礼堂的“骨架”,用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充实文化礼堂的“血肉”。

  

  “我们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标准,通过共享女儿城空间阵地和文化资源,赋予公益属性和育人属性,推动非遗文化走向大众。”窑湾社区党建指导员吕世霖介绍道。

  

  文化礼堂在原址原貌上打造“3456”功能区,包含非遗传承展示基地、非遗小剧场、土家民俗博物馆3个场馆,学习教育区、展示展览区、互动体验区、文明实践区4个区域,舍巴街、最楚非遗文化街、毕兹卡街等5条街巷,以及坝漆、西兰卡普、傩面雕刻等6个大师工作室。

  

  为实现“建管用育”一体化,文化礼堂立足实际建立了管理制度、运营机制和“积分制”激励机制,配备管理员,组建了由街道、社区、景区三方成员构成的文化礼堂工作小组,保障文化礼堂长效化管理,活动常态化开展。

  

  “我们以非遗文化传承为主线,在文化礼堂实施每周一展演、每月一讲堂。”吕世霖表示,礼堂为群众而建,群众是礼堂的主角,所以礼堂内的活动更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如搭建群众舞台、开展研学活动等,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零距离感受非遗,深刻认识非遗,自觉传承非遗。

  

  精品呈现,让非遗在互动中绽放光彩

  

  在文化礼堂的互动体验区,来自重庆的游客们围坐在火塘边,聆听悠扬的恩施杨琴。在学习教育区,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指导武汉研学团队西兰卡普技艺,在文明实践区,舞台上精彩的《嗯嘎·女儿会》实景剧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沉浸在土家儿女美好的爱情故事中。

  

  非遗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竹编、剪纸、傩面彩绘、西兰卡普、恩施民歌、传统戏剧、滚龙连厢、漆器髹饰技艺……在窑湾社区(女儿城景区)文化礼堂,多样的非遗文化在与大众的互动过程中焕发活力,圈“粉”无数,通过文创、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形式走出恩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文化礼堂内,一场非遗传承交流分享活动汇聚了多位社区的非遗爱好者,他们交流非遗文化,切磋技能技艺,分享传承故事。在多元碰撞中,拓展新视角,打开新思路。

  

  “土苗服饰有着鲜明的特点,要推动民族服饰走向流行时尚,可以将西兰卡普、蜡染、银饰等民族元素巧妙融入到日常穿搭服饰中。”非遗文化爱好者李阿姨谈起民族服饰话题滔滔不绝。这场精彩的交流互动让非遗爱好者们对保护好、传承好非遗文化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感。

  

  文化礼堂自开馆以来就致力于搭建非遗文化交流互鉴平台,目前已举办两期非遗传承交流分享活动,接下来,还将策划举办文创产品展示推介、非遗主题时装秀等有创意有吸引力的活动,促进传承人、企业、行业协会、爱好者等不同主体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枝繁叶茂。

  

  志愿同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呈现,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产物。文化礼堂承担着保护、传承、宣传、展示非遗文化的重要职责,在薪火相传中,构建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礼堂设置了内涵丰富的公共文化空间,邀请本地专家学者指导陈展内容,挖掘整理土苗文化、土司历史、民间传说、风土民情等文史资料,打造文物展陈、图片展示、视频展播三位一体的宣传窗口,并培养讲解员一名,让群众在边听边看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

  

  推动非遗文化多元表达,与景区、社区联合培育传承队伍,将土家女儿城现有的文艺文化队伍就地吸纳为文化礼堂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开展土家摆手舞、西兰卡普、恩施杨琴、恩施傩戏等非遗惠民展演和互动教学。将窑湾社区文艺队和土桥社区文艺队就近转化为文化礼堂非遗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小区等活动。

  

  目前,文化礼堂已成立4支志愿服务队,共计70余人。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在女儿城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展演,还走进社区,为群众带来鹤峰柳子戏、南曲等民间戏曲展演,开展坝漆制作等研学活动。该服务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开展非遗技艺体验等活动,自编自演了3个非遗类文艺节目,通过在各大广场演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非遗。

  

  作为基层思想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文化礼堂还发挥着铸魂育人功能。在这里,以社区书记担任队长的宣讲队积极行动,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为群众指引方向;“硒都榜样”也受邀而至,开展文明新风主题宣讲;非遗传承人也纷纷登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系列活动的滋养下,越来越多的群众汇聚于文化礼堂,汲取精神养分的同时,在相互交流中增进情感,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真正实现了心与心的交融。

  

  文化礼堂就像一座文化的花园,盛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花,它以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为甘露,浸润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茁壮成长,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