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耀灵镇始终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作为减轻基层干部负担、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聚焦“谋”“聚”“融”三个维度,“轻车减负”“壮马赋能”“服务增质”,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
“现在咱们开会时间相对来说缩短了很多,文件数量也减少了些,这样的话我们村干部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村里的日常事务了……”村干部在说起工作感受时,心里有了明显的变化。
聚焦高位谋划,“轻车减负”促进基层松绑。针对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人手不足、权责不清、效能低下等问题,严格按照“三定”方案,设置“五办五中心”机构“22+1”个岗位,结合单位实际和个人情况,科学配备人员,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有效避免“有人干有人看”和“一人多干、有人不干”的不合理现象。坚持“清单之外无权力,法定责任必须为”的工作原则,依据县级部门下发的权责清单,逐项对照,明确承办机构,理清行政职权和行政执法、便民服务中心等机构职责。严格按照“非必要不发文”的要求,坚持少发文、发短文,控制文件数量;同时按照“谁干活、谁起草,谁分管、谁审核”,提高发文质量。从严落实“开短会、讲短话”要求,减少会议数量,精简会议议程,缩短会议时间,精简参会人员,提高会议质量。全面开展标识标牌清理工作,持续规范村(社区)组织机构牌子,累计清理规范标识牌40余块。
“我觉得现在村里实行网格化管理,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遇到事情找人更方便了。”“现在的村干部都很年轻,我相信他们一定能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好。”近年来,耀灵镇坚持党建引领,加快后备力量培养,积极组织召开群众院坝会,大家谈看法、说想法、提建议,营造出“共建、共享、共管、共谋”的良好氛围。
聚焦蓄势聚能,“壮马赋能”提升队伍活力。扎实开展村(社区)“两委”人才培育储备工作,保持后备力量“一池活水”,储备后备力量8人,平均年龄3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4人。统筹考虑人口数量、地域分布、资源配置等因素,建立镇、村两级网格体系,将全镇划分为11个网格,成立网格党小组11个,选优配强网格长11名、网格员13名、微网格长31名。充分发挥网格优势,依托网格员自身优势,挖掘网格员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摸排等方面的“前哨”作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组织机关年轻干部开展集中学习7次,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12次、专题党课5次、警示教育5次。坚持以党纪学习教育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抓手,不断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持续优化机关“软硬件”,奋力建设一支“三不变、五不怕”的干部队伍。
“我们社区现在坚持用好‘N’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党员干部、乡贤、群众代表等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既发挥了‘N’力量作用、也减轻了社区干部压力,在社区内逐渐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近日,耀灵镇大兴社区党支部书记谭峰在介绍社区治理时说道。
聚焦凝聚合力,“服务增质”提升治理效能。全面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制度,制定《耀灵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网格分配表》,定期下沉网格指导推动工作、研究问题。今年以来,耀灵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走访调研包联网格30余次,收集和解决网格内群众问题40余条。把“双报到”制度作为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形成齐抓共管、共创共建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目前全镇已有3家单位党组织、96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60余次,认领志愿服务20余项,实现微心愿35条,服务居民20余人次,时长达60余小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丰富延伸“党建+”内涵,融入基层治理、信访维稳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织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网。组织80余名党员成立6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爱心帮扶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200余次,从“小切口”入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精细化治理水平。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