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湖南省沅陵县肖家桥乡养殖户张德超都会准时来到羊圈,半蹲在地,仔细查看羊的情况。十多年如一日,天天如此,如今的张德超不仅会养羊,也是全县有名的“羊倌”。
学“羊”技
今年56岁的张德超曾到广东东莞、深圳创业,干过质检员、当过业务主管,2012年为了照顾亲人回到了湖南农村老家。
生在山区、长在山区,返乡二次“创业”在家干点啥呢?张德超为此犯愁,每天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
凭借外出多年所见所闻和积攒的经验,张德超决定养羊创业。他深知要把羊养好,必须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于是立即前往长沙湘美黑山羊基地、江西九江大业牧业黑山羊养殖基地学习,又辗转到重庆秀山等地考察。
参观学习的这些地方大都是圈养,养殖场规模大,出栏量高、价格低。但老家所在的山区圈养羊,场地肯定不够,欣喜之余,张德超也有思考。“带着问题来学习,带着方法回去干。”思来想去,张德超还是觉得山区适合散养,优点在于成本低、肉质好,缺点就是管理难度大、饲料难满足。
2013年初他自筹资金5.8万元买了39只母羊、1只公羊。面对散养“难题”,他一关一关闯,一关一关过。
由于初期人手不足,张德超身兼三职。第一重身份是管理师。小羊出生后,一定要做单间产房。小羊出生后的15天、25天、35天、45天要打预防针。第二重身份是训练师。研究表明羊很聪明,善于攀爬。为了让羊“听话”,张德超在羊圈里通过摇“铃声”或者喊“话”来训练羊的条件反射能力。“每天带着镰刀,上午十点半赶着羊群进山,下午四点出山,通过适当的运动,能够保持羊肉紧实。”张德超笑言,这个“训练”很严格。第三重身份是营养师。羊吃草是天性,为弥补“营养”不足和季节特点,“正餐”(精饲料)吃不饱的山羊,还要补充一些“零食”(玉米、麦麸和豆粕),这些都要张德超一人完成。
干“羊”事
将一桶桶调好的饲料倒进食槽,看着羊群吃,张德超走向一只不吃不喝、躺在地上无精打采的小羊。
“它叫‘小黑’,生病了,四肢无力,站不起来。”张德超拿出常备药,准备给它打针。
只见他左手提起小羊后颈的一块皮肤,右手把注射器针头刺入皮下,然后缓缓将药物推入,动作十分娴熟。“小黑”咩咩地叫唤着,一旁的妻子一手按着小羊防止它乱动,一手轻抚它的后背。
等“小黑”平静下来,张德超又取了些食料装在小盆里,搁在它眼前。“我现在还不能走。”蹲在小羊旁边,张德超说道,“它没有力气,要看着它吃,不然旁边的羊可能会来夺食。”
还没等“小黑”吃完,张德超的电话铃响了……
“超哥!我家小羊反复拉稀……”远在七甲坪镇的养殖户张明界一起床就发现不对劲赶紧给张德超打电话。“你连什么是‘三联四防疫苗’(羊快疫、羔羊痢疾、羊猝狙、肠毒血症和黑疫)都不知道,出生的小羊成活率不高,容易拉稀,直至死亡。”张德超在电话里指导张明界进行了应急处理。
家住沅陵县北溶乡碣滩茶厂附近的养殖户张淼养的公羊拉血尿,连续几天死了十多只羊,请教了兽医,给的办法也不是很见效。张德超凭借过往知识和实践经验,自创一些羊专用的“灵丹妙药”,用后效果立竿见影。
经过口口相传,张德超的名气越来越大,周边农户赶来向他取经:防止小羊拉稀,喂土霉素;防止小羊积奶,喂陈香露白露。当小羊遇到脑炎、得胃痉挛、被蛇咬伤后怎么办?张德超娓娓道来,有问必答,从不藏着掖着。凭借过硬的养羊技术,张德超的“治”羊足迹踏过山山水水、遍布乡里乡外,乐此不疲地授人以渔。
“必须吃透这门技术,各个方面都要深入研究!”张德超道出养殖黑山羊十多年的感悟。
发“羊”财
“又装一车喽!”看着最后一辆运羊的卡车远去,张德超欣慰不已。
销售是养殖户的关键。但销售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间倒回到2013年底,路不通、信号弱、信息少是当时售卖的最大“堵点”,好不容易请来常德、桃源的老板收购羊,价格又上不去,让张德超顾虑重重。
为打通销售渠道,线下不行,看看线上能否找到客户?张德超和妻子商量着。2014年8月,他们分别在“一亩田”平台和“惠农网”平台注册了“德牧黑山羊”账号。
怎么让客户了解产品?张德超的妻子在县城夜宵点现场搭起了灶台,烧烤自家羊肉穿成的羊肉串,吱吱冒油的外观、细嫩的口感、醇正的风味,让前来购买的人员赞不绝口。同时制成视频,在平台分享、推销。
口味佳、服务好、人气旺,就不怕没人买,每次在网上卖羊,很快就能售出。“他家的黑山羊肉质很好,我每年都会来买100只羊。”现在都是水泥路,往返一天就能到,江西萍乡收购黑山羊的老板钟乃说道。
“现在销路不愁,养羊户吃上了定心丸。”沅陵县肖家桥乡双坪村庄坪组,脱贫户张远飞和驻村工作队员聊得火热。“张德超懂技术、包销路,带动咱们一起养羊,肯定能挣钱。”张远飞信心满满。
如今,张德超不仅成了全县闻名的养羊能手,更是乡亲们心中的致富引路人。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的养羊产业蒸蒸日上,乡亲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展望未来,张德超信心满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日子一定会像这羊群一样,越来越兴旺!”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