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斑竹园村:“硒”土种好菜 勤农福自来
2025年03月18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张祖芬 周金

     “这是今年的第4茬油菜薹,天气暖和了,来村里购买的人变多了,我半个月卖了3000多块,比起以前种苞谷收入要多很多!”村民方尚华笑着说。

  

  这两天,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的村民正在采收油菜薹。春节假期过后,每逢周末,斑竹园村的油菜薹种植基地都会迎来大批游客采摘购买。

  

  斑竹园村地处恩施市东部,“318”国道穿村而过,富硒土壤与便捷交通成为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镇村两级精准施策,依托富硒土壤,大力发展油菜种植,通过积极探索“科技+”“旅游+”“生态+”等产业发展模式,借助“硒滋圆”品牌,,蹚出特色发展之路。

  

  如今的斑竹园村,以油菜薹为代表的各项产业正蒸蒸日上,村民也从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党建领航,产业升级加速跑

  

  脱贫攻坚完成后,如何鼓足群众钱袋子?发展什么?如何发展?成了摆在斑竹园村面前的一大难题。镇党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核心作用,党建赋能产业布局实施。

  

  2021年,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对口帮扶驻村工作队来到斑竹园村,试种王汉中院士团队研发的“硒滋圆2号”。经过两年的试种,“硒滋圆2号”油菜薹高产高效、口感独特,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推广种植。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快速推动富硒油菜由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崔家坝镇积极行动,牵线搭桥找市场,主动与周边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商对接,经过多方考察和洽谈,引进专业公司负责油菜的推广和销售,实现从“种的好”到“卖得好”的产业升级。

  

  目前,崔家坝镇油菜种植基地扩大到10000亩,油菜薹种植基地扩大到1000亩,覆盖7个村1个社区,辐射农户500余户,富硒菜油与油菜薹总产量分别可达140斤与 40万斤,农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

  

  党员先行,扛起示范大旗

  

  有了优质项目,有了发展思路,谁来落实?

  

  在油菜薹种植初期,绝大部分村民对种植业务不熟悉、对产业前景不了解,油菜薹产业推进缓慢。斑竹园村把担子压到了党员肩上,由党员率先流转土地、率先学习技术、率先承包经营,党员向继彪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很多人都不敢干,支部就让党员要先做起来,做起来之后发现也不难。与种苞谷比起来,种植油菜薹每亩多了1600元钱左右,经济收入提高了,我们重新盖了房子,买了汽车,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向继彪说。

  

  全村89名党员主动承担起最艰苦、最繁重的任务,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冲在前锋。

  

  党员的收入变化打消了村民的疑虑,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流转土地、种植油菜薹,发展产业的意愿空前高涨。

  

  全村以89名党员为中心,1000余户农户齐力绘出“同心圆”,党员带头邀请科研人员在田间地头开展油菜种植、防虫与采摘新技术培训会累计20余场,提升全村种植技术。

  

  在新淌坪组—石垭组—贺家村组,以各组党员小组组长带头发动村道沿线80余户农户参与建设富硒“油菜长廊”,历时近四个月,成功将油菜薹种植基地连片近200亩。种植能手积极参与到产业帮扶中,与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从技术指导、物资援助到市场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帮助,累计帮扶21余户困难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实现户均增收1600余元。

  

  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示范,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油菜薹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户收入越来越多,党支部能战斗、能带动、能发展的作用,也凸显在农户越过越甜的日子中。

  

  支部带头,产业闭环初形成

  

  今年1月20日,斑竹园村乡村歌手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前来观看比赛、采摘油菜薹、吃刨汤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崔家坝镇斑竹园村利用油菜薹产业做活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

  

  油菜薹生长周期为每年的9月至次年3月,其余时间的农田闲置,为了盘活闲田,崔家坝镇党委和斑竹园村支两委充分利用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驻村工作队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种植向阳花。

  

  每年8月,斑竹园村都会举办向阳花节、摄影大赛、花海音乐节、彩虹联谊跑等一系列活动,让夏日乡村更加火热。

  

  春采菜薹,夏赏向阳花,秋尝丰收,冬品民俗,崔家坝镇斑竹园村四季乡村游格局已初具雏形。每年可吸引游客3000余人次。依托“党建+产业”的不竭动力,崔家坝镇斑竹园村积极探索旅游与生态产业融合模式,激活富硒资源,助力村民致富增收。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