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百济镇:盛夏振兴有“荔”量 甜了枝头富农家
2025年07月15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韦丽嘉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在广西南宁邕宁区百济镇的连绵群山中,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的荔枝树上,红艳艳的荔枝在绿叶掩映下若隐若现,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果实轻轻碰撞,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这醉人的景象,正是华达村荔枝喜迎丰收的生动写照。

  航拍荔枝林(吴文德 摄).JPG

  航拍荔枝林(吴文德/摄)

  

  走进华达村的荔枝园,采摘工人们正穿梭在果树间,筐里的荔枝堆得像座小山。“这‘桂味’的核小肉厚,咬一口满嘴都是甜丝丝的味道。”一位采摘工人踮着脚够到一串饱满的“桂味”,小心翼翼地剪下来放进筐里,汗珠顺着脸颊滑落,眼里的笑意却丝毫未减。

  

  大棚里,种植大户黄英升正带着工人分拣刚摘下来的荔枝。他一边麻利地分拣荔枝,一边说道:“我种了170亩荔枝,有‘桂味’和‘仙进奉’两个品种,今年预计产量在10万公斤左右,相较去年增长了20%,现在市场上‘桂味’比较受欢迎,主要销往南宁及周边城市。”

  大棚里,工人正在分拣荔枝(吴文德 摄).jpg

  工人正在分拣荔枝(吴文德/摄)

  

  在百济镇,像黄英升这样依靠荔枝产业走上致富路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搭建的技术支撑体系。

  

  “在荔枝生长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不定期到各个村(坡)指导果农控花、保果、用肥等,还建了联系交流群,针对各类突发情况及时指导防范。”百济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黎宇的手机里,存满了技术培训的视频和照片,他补充道,镇里每年都会邀请专家前来,围绕荔枝的种植管理开展技术培训,从疏花疏果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地细致讲解实操技巧。

  

  “全村荔枝种植面积达580亩,涵盖桂味、黑叶、仙进奉、糯米荔等多个品种,预计总产量可达60万公斤。”华达村驻村第一书记卢浩介绍道,早在荔枝成熟前,镇村干部就忙着“牵线搭桥”:“我们专门搭建了微信联络群,果商与果农都在群里实时更新各品种成熟度及报价,收购商直接线上订果,果农们足不出村就能对接销路。按当前行情估算,今年全村荔枝总收入预计可达300万元”。

  红彤彤的荔枝(吴文德 摄).jpg

  红彤彤的荔枝挂在枝头(吴文德/摄)

  

  华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同样积极发挥产业枢纽作用,统筹整合村内580亩荔枝种植资源,推行统一品控、集中议价,还搭建起产销对接平台,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产业效能,成功将枝头“红果果”转化为村民致富的“金元宝”。

  

  夕阳为漫山的荔枝镀上金边,满载鲜果的货车驶向远方。华达村的果香飘过山峦,化作订单上的数字、村民脸上的笑颜。从技术护航到产销对接,从大户引领到互助共富,仲夏百济镇的这抹“中国红”,红透枝头的不只是荔枝,更是村民日子里的甜,是乡村振兴路上的红火希望。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