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淅淅,在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古灶村,当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十多名员工正忙着采摘番薯叶,鲜嫩的叶茎,在轻折瞬间,甚至能听到清脆的响声。采摘后,这些新鲜的番薯叶将快速送到各大酒店等各类餐饮机构及商超,还通过线上邮寄到消费者手中。
在古灶村,超过200亩的新品种番薯叶,正散发出蓬勃生机。“以前卖红薯,现在卖薯叶,科技给我带来了另一种赚钱模式。”合作社负责人李伟雄笑着说。
在潭布镇的古楼村和古灶村,共有数百亩新品种番薯叶试点种植基地,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摇曳,一场围绕它展开的种植项目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乡村面貌。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特色产业是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重要引擎。潭布镇立足本土番薯产业,面对番薯叶作为健康蔬菜在城乡消费市场的快速兴起,积极把握机遇创造番薯产业新增长点。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协助潭布镇政府及驻村工作队,在前期打造“潭布番薯”“潭布番薯干”及“粤观薯”的基础上,成功引进并标准化种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广菜薯系列甘薯新品种。
其中“广菜薯9号”“广菜薯10号”通过品种创新、鉴定和认证,具备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食用品质佳、商品性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已在古灶村、古楼村等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产品销售逐步覆盖到大湾区市场。
据了解,新品种番薯苗在春节前后种植,一个月后达到采摘期,采收后的藤茎很快又长出新芽,反复循环,收获期直至当年11月,亩产达3000多公斤。“广宁籍厨师遍布全省各地,他们将家乡番薯叶纳入菜单特色菜,带动了产品在餐饮市场的知名度和销量,为家乡农产品推广起到很大作用。”驻广宁县潭布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严健莹高兴地说。
目前,新品种番薯叶批发价格保持在6-9元/公斤,超市或酒店的零售价每公斤10-15元,供不应求。目前古灶村和古楼村番薯叶种植示范区已覆盖232户农户,种植总面积约500亩,预计年产值约900万元。
“新品种薯叶鲜嫩爽脆,自带清甜,风味独特,成为餐桌新贵。”严健莹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番薯叶的品质,特派员团队为潭布镇引入“无公害栽培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指导农户科学种植。通过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番薯叶产量较传统方式提升30%,农药使用量减少90%,顺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记者了解到,在番薯叶种植项目中,“合作社+农户”模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合作社承担统一供种、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农户专注田间精细化管理,收获后由合作社对接商超、电商平台完成销售,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链条。该模式既降低了农户风险,又通过规模化种植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升番薯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附加值,科技团队和潭布镇政府及驻村工作队正谋划注册专属的绿色农产品商标,结合潭布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番薯叶的产品特点,深入挖掘番薯叶种植的历史渊源、培育种植中的匠心故事,赋予产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同时,引入先进的冷链储存设备,确保番薯叶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的新鲜度与品质。
下一步,潭布镇将积极探索“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结合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采摘体验+农家乐”项目,将番薯叶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使番薯叶真正成为潭布镇的“金名片”。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