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一村一品 汉江河畔“老兵支书”王立杰的乡村振兴奋进曲
2025年09月09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张中奇 王卫新

       二条河,一江水……与一个人的承诺,黄沙河、汉江河,木牛流马,杨四将军庙……如金色丝带,如历史的铜镜见证着黄沙千年变迁与岁月静好的发展轨迹。这里古韵悠长,是古蜀道关键节点,清代时“黄沙帆影”的水运盛景名噪一时 。岁月更迭中,一位退伍老兵扎根乡土,以热血与赤诚绘就乡村蝶变新图卷,他就是陕西勉县周家山镇黄沙社区支部书记王立杰 ,一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作“老兵支书”的乡村振兴领路人 。

  

  红色堡垒筑牢,党建引领航向

  

  王立杰深知,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发展的“主心骨”。上任伊始,他便将强化党建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狠抓班子自身建设,严格落实“上任一课”,常态化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固定学习日,他都会带领党员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思路、找方法。通过定期组织批评与自我批评,支部成员坦诚交流,碰撞思维,凝聚起团结奋进、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王立杰还从先进典型中汲取精神养分,组织党员干部赴延安等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让大家在革命圣地的熏陶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他积极借鉴浙江“千万工程”中“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体系构建经验,在黄沙社区建立“支书负总责、党员包片、干部联户”的工作责任制,每位党员干部都明确帮扶对象和责任田,大事小事有人管,急事难事有人办。

  

  产业突破困局,创业点燃希望

  

  退伍还乡,王立杰看到的是村里年轻人大量外流,土地碎片化,村集体收入近乎空白的严峻局面。他逐户登门走访,听民声、汇民智,最终在现代农业里找到破题之法。

  

  2018年,在王立杰的多方协调与推动下,村两委迈出关键一步,启动土地流转工作,把分散闲置的耕地整合起来。为打消村民顾虑,王立杰第一个站出来,带头承包新建成的现代化蔬菜大棚。翻耕土地时,他挽起裤腿挥汗如雨;菜苗栽种时,他虚心向农技专家请教;农产品上市时,他又奔波于各大农贸市场找销路。

  

  王立杰的亲力亲为与执着坚持,让村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潜力与希望,大家纷纷响应,踊跃参与。几年间,原先杂乱无章的田地摇身一变,成了设施齐全、排列规整的蔬菜产业园区。大棚内,一茬茬嫩绿的黄瓜、鲜红的西红柿等蔬果蓬勃生长,也撑起了乡亲们的增收梦。王立杰并未就此停步,他继续在产业多元化上谋发展。经多方调研与土壤气候检测分析,发现黄沙社区的水土特质与昼夜温差条件契合葡萄种植。

  

  于是,他带领村里种植能手前往山东、辽宁等葡萄主产区考察学习 。归来后,黄沙社区迅速行动,引进“阳光玫瑰”“夏黑”等优质葡萄品种,建成了颇具规模的葡萄产业园。通过推行标准化栽培、绿色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管理手段,所产葡萄粒大饱满、甜度高、色泽靓 ,不仅畅销汉中本地,更远销西安、成都,成为乡亲们口中津津乐道的“甜蜜产业”。

  

  环境美丽蝶变,家园焕发新容

  

  产业兴起来后,王立杰又将目光聚焦到人居环境改善上。他以“千万工程”塑造美丽乡村典范为标杆,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共商环境整治方案,确立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家园美化”的改造思路。在上级政策扶持资金与社区自筹资金的支持下,村里开启道路提升工程。坑洼土路被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替代,蜿蜒伸展至家家户户门口;路两旁栽下桂花、香樟等景观树木,一到夏季绿树成荫,给行人送上清凉。

  

  王立杰还组织大家对村庄公共空间进行清理与改造,把荒废宅基地、杂草丛生的边角地,精心打造成了文化广场与休闲小游园。文化广场上,设置了健身器材区、露天舞台区。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便会聚集于此,或是跳着欢快的广场舞,或是围坐聊天,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子上空。王立杰积极推动农村“厕所革命”,通过政策宣传、补贴激励,引导村民拆除旱厕,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村民卫生习惯逐步养成,乡村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薪火相传,乡愁有处可寄

  

  王立杰明白,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黄沙社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他组织文化骨干,走街串巷访老人、查典籍,深入挖掘黄沙渡千年商埠文化、杨四将军庙民俗传说等特色文化元素。社区古老破旧的戏楼,曾是先辈们的精神乐园,在岁月侵蚀下变得破败不堪。

  

  王立杰多方筹措资金,邀请古建筑修复工匠,依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戏楼进行全面修缮。修复后的戏楼飞檐斗拱重现古韵,每逢节庆,这里都会举办秦腔演出、民俗表演,古老戏楼再次成为人气聚集地。作为退伍军人,王立杰有着深厚的军旅情结,他在社区入口处设立了“老兵光荣榜”,将黄沙社区走出的退伍军人先进事迹一一展示 ,让后人铭记他们保家卫国的热血岁月,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国防。

  

  社区组建起了秧歌队、锣鼓队、篮球队等文体队伍,常态化开展文艺汇演、体育赛事,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让邻里情谊愈发深厚,形成了文明和谐、互帮互助的淳朴村风。

  

  生态守护青山,绿水映带家园

  

  黄沙社区处于秦岭与巴山环抱间,是汉江上游生态防护的前沿堡垒。王立杰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响亮提出“发展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郑重承诺。他严格落实“河长制”,亲自担任河段长,每周都会沿着汉江及黄沙河巡查,查看水质,清理河道垃圾。在他的带动下,社区成立了“党员护河先锋队”,队员们身着红马甲,活跃在河岸江畔,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王立杰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在果蔬种植中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网物理除虫,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不懈努力,汉江黄沙段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一江清水潺潺北上。在山林保护方面,他积极与林业部门协作,划定生态公益林保护区,组建护林防火队,定期开展森林资源巡查与防火知识宣传。

  

  如今,黄沙社区青山常翠,绿水长流,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与发展胜势。品牌拓宽销路,电商赋能腾飞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王立杰将目光投向品牌建设。他带领村集体申请注册了“黄沙河畔”集体商标,对蔬菜、葡萄等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营销。在农产品外包装设计上,巧妙融入黄沙渡古码头、木牛流马等地域文化元素,独具特色的包装一经亮相,就吸引了消费者目光。在销售渠道搭建上,王立杰敏锐捕捉电商直播发展热潮,与淘宝、拼多多等头部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在社区设立电商服务站。他带头学直播带货,从一开始面对镜头的紧张生涩,到后来的应对自如、侃侃而谈,王立杰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带货达人”。通过直播,鲜嫩欲滴的蔬菜、香甜多汁的葡萄从黄沙社区田间地头,直抵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去年,社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了300万元大关,电商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蓝图绘就新篇,未来前景可期

  

  成绩面前,王立杰没有丝毫懈怠。当下,他正为黄沙社区谋划着更宏伟的发展蓝图。他打算依托黄沙河旖旎自然风光与现代化农业园区产业基础,探索“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规划建设采摘体验区、农事研学基地、乡村民宿群,让游客能春赏田园花海,夏摘时鲜水果,秋尝农家美食,冬住温暖民宿,深度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

  

  王立杰深知,产业要做强,深加工是必由之路。他正与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洽谈,计划引进葡萄酿酒、蔬菜脱水等深加工生产线,将社区农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王立杰正积极与汉中当地农业院校对接,筹备开设“田间课堂”“线上云讲座”,定向培育一批懂种植技术、会经营管理、能开拓市场的新型职业农民,为黄沙社区长远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从意气风发的退伍战士,到一心为民的村支书,王立杰用数十载青春年华,在黄沙社区的每寸土地上,镌刻下对故土家园最深沉的热爱。他以“老兵”特有的坚毅果敢,以“支书”强烈的责任担当,领着乡亲们闯出了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康庄大道。在汉江河畔,王立杰这位“老兵支书”将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明天大步迈进。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