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康庄镇:创新“1+1”联动机制 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2022年06月07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孔维康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以强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和刷新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创新“1+1”联动机制,提高了村庄“颜值”,改善了人居环境,推动了环卫一体化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实现了“1+1>2”的共建效果。目前高标准完成了66个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政府党委书记赵华虎书记深入村居进行调研.png

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政府党委书记赵华虎书记深入村居进行调研

  

  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开创人居环境提升新格局

  

  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对农村居民追求美丽宜居生活环境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康庄镇创新运作模式,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主动协调各方力量,营造“全民参与、人人有责”整治氛围。

  

  党建引领,因村施策。成立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确定“党建主导、社区主责、家庭主体、居民主动”工作机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镇党委统筹谋划,社区奋力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各村实际的“垃圾不落地”工作模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层层落实。

  

  社会参与,主动包干。各社区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提升居民改善人居环境、参与村居整治的内生动力,形成多元共治格局。从自家庭院做起,按照“由点到面、有序推进整体提升、长效运行”的要求以建设“美丽庭院”为支点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着力创建环境整洁的新农村,让“美在环境”向“美在精神”不断延伸。

  

  强化宣传,树立榜样。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微信群、公开栏、公众号等形式,广泛宣传推广各村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建立积分制度引导广大居民自发行动,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推动乡村从“美丽”向“美好”转变。

  

  短期整治+一线督导,探索人居环境提升新模式

  

  全方位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侧重 “治脏、治乱、治差、治危、治污”乡村清洁工作,集中力量解决村民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群众看到立竿见影效果。打好“春季战役”“春节战役”专项整治行动,投入资金70余万元,按照比例切块到村,动用大型机械132台次、农用三轮车96台次、人工8350人次,发放明白纸2万余张,共清理垃圾32万吨。彻彻底底在基础工作上下足功夫,为推行“垃圾不落地”工作模式垫下坚实基础。

  

  新模式引领,激发整治动力。开展“垃圾不落地”工作模式。按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四类”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该镇制定五项表格问题台账,即路域环境、坑塘沟渠、残垣断壁、农村“三线”、农村线杆互查问题台账;制定“社区随机抽签、社区互查名单、科级干部带队、三天现场互查、问题汇总反馈、一周整改期限、书记镇长验收、现场评比打分、落后村重点督办、对标学习先进村”工作模式,全面推进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同时,由书记镇长带队,现场观摩学习试点村,总结出垃圾不落地“后善模式”即建设3处垃圾集中收集站,按照距离远近、农户自愿自主投放垃圾、“前善模式”即利用每天早晨7点、下午6点,保洁员驾驶垃圾清运车分片区收集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各村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垃圾不落地”工作模式,全力提升人居环境。

  

  长效机制+四位一体,健全人居环境提升新举措

  

  人居环境整治既要在“治”的过程中下功夫,更要在“管”的长效上作文章。多渠道联动,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整治模式,结合实际创建“四项机制”,真正意义上实现整治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责任到户”管护制度,对镇域范围内所有沟渠、坑塘、树林、耕地等进行使用登记,责任到户,同时在各网格村做好公示,让响应号召不积极、不主动的农户亮相“露丑”,倒逼农户加入到“全民大扫除”队伍中来。

  

  “党支部—保洁公司”互相监督制度,组建康庄镇卫生监督微信群,让村党支部与保洁公司进行双向监督,对网格村和保洁公司片区进行积分,根据积分情况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兑现奖惩,实现“监督—反馈—整改—再反馈”闭环式管理。

  

  商户企业“门前三包”制度,与镇区商户门店和辖区企业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对乱停、乱靠、乱摆摊设点、乱挖掘等影响市容秩序的行为进行监督、劝说和举报,同时由镇建委对镇区门店进行巡逻监督。

  

  胡同长正向激励制度,组织各网格村各胡同的户代表推选产生胡同长,由胡同长发动胡同农户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日常清理管护,每周借助“党员夜会”由网格村组织对各胡同进行评比打分,现场进行表彰并发放实物奖励。同时将创城工作纳入镇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加大考核力度,全面推进创建工作。立体式推进,提升乡风文明。坚持乡风文明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构建以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法治为保障、网格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积极参与村庄规划、道路整修、村庄绿化、文化墙绘制等工作,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各村民议事会成员的带动下,村民主动义务负责门前屋后环境管理,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脏、乱、差”问题300余处,成为村民学习效仿的典型,促进了农村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环境提升+兴业富民,打造宜居宜业新样板

  

  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与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结合起来,康庄镇创新发展模式,依托村庄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着力推动全镇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提供可持续保障。

  

  推进官庄村和后善董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以官庄村为中心,辐射庞维村、西六村的美丽乡村片区建设进度,高标准规划整治村容村貌,逐步把官庄村打造成为国学小镇文化教育基地、现代化的美丽村庄和官庄、庞维、西六三个村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片区。高标准实施后善董村美丽乡村建设二期工程,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样板。

  

  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以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为基础,深入挖掘村庄自身资源,不断优化周边生态环境,稳步推进大官庄村省级美丽村居建设,大力发展国学小镇项目,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对季老故居、憩园进行重新修缮,投资130万元建设多功能综合便民中心,开发特色乡村经济模式,打造国学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浸入式体验区。

  

  高质效促进富民增收。以后善村高效温室蔬菜大棚建设为基础进行推广,加强对农村种植人才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绿色产品效应,探索基地采摘、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多种经营模式。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改变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乡村特色经济的发展,为村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康庄,走出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发展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焦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