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文旅> 详情
浑江区龙山湖:打造22℃避暑胜地带火“清凉经济”
2025年07月21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于子茹

  随着全国多地进入“炙烤模式”,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的龙山湖景区却以恒定的22℃清凉和独特的渔猎文化成为今夏避暑“黑马”。

  龙山湖全景.jpg

  龙山湖全景

  

  随着沈白高铁通车进入倒计时,这个藏于长白山腹地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正迎来客流高峰,景区通过深挖“冷资源”、活化非遗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天然空调房”,更带动了周边乡村的振兴发展。

  

  “天然空调房”引客来 民宿周末一房难求

  

  清晨6点,龙山湖面薄雾氤氲,来自沈阳的摄影爱好者张先生已架好三脚架。“朋友圈看到这里的晨雾和星空,特地来‘躲高温’,景区比市区低5-8℃,晚上睡觉甚至要盖薄被。”

  

  这样的体感数据得到景区管理方的印证。浑江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依托长白山冷泉资源和茂密森林覆盖,湖区夏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2℃,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28.66千个,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鲢鱼、细鳞鱼等冷水鱼是我们这里的特色”。

  游客参加篝火晚会.jpg

  游客参加篝火晚会

  

  清凉资源直接带动住宿业火爆。湖畔民宿老板王女士忙得脚不沾地:“7月以来周末全满,8月预订已超七成,很多客人专门来体验‘开窗见湖、夜观星河’。”据统计,环湖30余家民宿暑期入住率超90%,部分高端房型价格较淡季翻番仍供不应求。

  

  非遗“活”起来 放排表演成网红打卡项目

  

  “嘿哟——嘿哟!”午后湖面传来铿锵号子,十余名汉子正演示百年放排技艺。传承人张家生手持缆绳,将原木捆扎成巨型木排:“老祖宗靠这手艺运木材,现在成了旅游招牌。”

  鸭绿江放木排.jpg

  鸭绿江放木排

  

  龙山湖通过文旅融合让这一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成为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江面上,经验丰富的放排人正演示如何将原木紧密捆扎。岸边陈列着数十年前放排人使用的工具,从木材筛选、捆扎固定到顺流放运,完整呈现这项传承百年的水运智慧,游客可在此直观感受木排顺江直下的全过程。

  

  渔猎文化新玩法:LED灯夜捕、冬捕文化馆

  

  傍晚的三道沟镇渔港灯火通明,渔民们正布置缀满LED灯的渔网。“传统夜捕用煤油灯,现在改用节能灯,既环保又增产。”老渔民张大爷算了一笔账。

  龙山湖夜捕.jpg

  龙山湖夜捕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保留着完整的百年冬捕习俗,渔民们身着传统羊皮袄、头戴狗皮帽,用千年传承的技艺收获鲤鱼、鳌花鱼。每年冬季,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渔猎文化节,游客不仅能目睹鱼跃冰面的场景,还能品尝全鱼宴、参加头鱼拍卖,感受东北特有的渔猎文化魅力。

  

  高铁红利将至 村民端稳“生态饭碗”

  

  在龙山湖村土特产集市,村民李女士的摊位前围满游客。“五味子果汁、椴树蜜卖得最好,一天能赚好几百。”她笑着说,“我儿子正在参加民宿管理培训,等高铁通了,我们就把房子改造成精品民宿。”

  龙山湖日出.jpg

  龙山湖日出

  

  沈白高铁白山站距景区仅15分钟车程,预计年输送游客超50万人次。据浑江区景区负责人介绍,当地已启动景区配套升级工作,包括扩建停车场、培训乡村旅游从业者,并开发了冷水鱼宴、漂流等多个特色体验项目。

  

  夕阳西下,湖面泛起粼粼波光。北京游客赵女士在朋友圈写下:“这里装下了我对夏天的所有幻想——22℃的风,千年不息的渔火,和长白山馈赠的满天星光。”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