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六安市司法局围绕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充分整合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致力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惠及更多群众。2024年,司法部隆重表彰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六安市有4个集体、4名个人分别荣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建设
安徽省六安市司法局聚焦全要素整合,打造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3个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运用安徽省公共法律服务网、12348服务热线、皖事通APP等网络平台,组织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律师事务所计256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12348安徽法网平台,通过网络和热线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便捷法律咨询服务。深化“云窗口”远程导办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全天候服务解答、指导办事。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阵地提档升级,实现“一站式”直通民心,2024年6月,六安市司法局出台《关于推动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提出公共法律服务24项工作任务、20个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对均衡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深化法律服务改革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功能设置、平台建设、岗位职责等,提升平台服务保障能力。
优化多元供给,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公共法律服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群众与政府的同心锁、连心桥。安徽省六安市司法局始终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做实基本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立足基层、扎根乡村的工作特性,推动律师资源下沉,赋能基层依法治理,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意见》,明确“乡镇(街道)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的工作目标;同步印发《关于落实为定点帮扶村及结对共建社区聘请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的通知》,加强村(居)法律顾问经费保障,明确考核方式方法,确保村(居)法律顾问真正发挥作用。“村(居)法律顾问”在驻村“问诊”期间,开展法治讲座170余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60余场,参与人数8400余人次。编制《六安市公共法律服务指南》,为群众普及法治宣传教育、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11个方面业务及办理流程。二是开展创新法律服务。创新推出“法燕”飞进寻常百姓家系列举措,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紧扣土地流转、婚姻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领域,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开展以来收集社情民意13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710余起,有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烦心事、揪心事。主动安排、积极吸收“法律明白人”参与社会事务940余次,引导法律服务620余次,共同研究解决问题310余件。三是做强专业法律服务。围绕金融领域矛盾纠纷化解,2024年3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六安市江淮调解服务中心。调解中心运行以来,已有专职调解员5名,特邀公证员调解员13名,共受理调解案件513件,调解成功案件102件,达成协议办理赋强公证73件,申请司法确认13件,调解回款15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37.3%。开展公证服务进社区(村居)活动,2024上半年已有70名公证人员在96个村居(社区)开展法律咨询668人次,发放宣传咨询2459份,受理公证151件。
坚持深度融入,公共法律服务参与基层治理
公共法律服务处于基层依法治理的最前沿、第一线,必须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打头阵、当先锋。六安市司法局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大局,加快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在服务社会大局稳定中强担当、勇作为。一是创新普法宣传平台。先后打造普法直播间、平安电影院等,将抖音账号“六安警方”打造成为全省领先的抖音直播普法平台,精心推出“百名所队长直播普法”“探访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系列直播,制作《交通事故警示录》《假如》等系列普法短视频,在城市电影院、室内外电子屏等常态循环播放。截至目前,已开展系列直播68场,解答网友提问2300余条,点赞评论数786万余条,各类短视频播放总量已超过500万次。二是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广泛运用公证、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从源头上减少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上半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2.5万件,调解成功率98%。全市811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113件。三是聚力强化兜底保障。落实公共法律服务政府责任,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衔接机制,扎实开展农民工、特殊困难群体、未成年人等法律援助活动。今年来,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02件,实现应援尽援。
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护航发展
六安市司法局始终把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探索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护航企业发展的制度机制,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法律服务,营造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完善服务经济发展机制建设。出台《六安市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方案(2024年版)》,提出了“法律服务进万企”等十项行动、37项举措,组织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台阶行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印发《六安市民营企业家约见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制度》,按照“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便利企业、便于问题解决、确保实用实效等原则,采取上门服务、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公开接待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涉及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民商事仲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等方面的困难问题。二是优化服务经济发展政策举措。联合市发改委、市工商联印发《六安市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畅通涉企行政复议申请渠道、优化涉企复议接待工作、做实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加大对涉企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发挥行政复议源头预防涉企行政争议的作用,护航企业发展。出台《六安市法治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计划》,建立11个市、县两级为企服务中心和分中心,在202家规上企业、规上项目以及企业园区设立为企服务警务站或警企联系点,实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2000余次,企业满意率100%。三是开展服务经济发展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推动履行给付或协议给付8579.15万;“免申即享”平台汇集政策520项,兑现各类政策资金12.65亿元,惠及各类主体51万家;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万企”系列活动,组建8个涉企公益法律服务团,组织8家优秀律所结对8个2024年省重点项目,组织涉企法律知识培训116场次,协助企业依法依规申请政策支持38件。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