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创新工作模式 积极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2024年10月31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安慧博

  近日,吉林省临江市大湖街道中心学校的校领导,把一面印有“关爱留守儿童 爱心播撒希望”的锦旗,赠与了临江市人民检察院。这面锦旗,对临江未检人来说,它凝聚着信任和肯定,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据了解,临江市人民检察院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生动检察实践,通过不断延伸检察职能,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实在有效的行动,深入筑牢法治屏障,倾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院先后被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被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教育厅等14家单位,联合表彰为“吉林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临江市人民检察院以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为引领,延伸红色触角,全面打通机关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力量优势向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倾斜的大通道,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大格局。

  

  加强党支部与“四大检察”内部融合,深化“捕、诉、监、防、教”一体化机制建设。通过积极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助推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依法履职尽责,促进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采用“刑事办案+督促监护+司法救助”“未检+公益诉讼”等办案模式,统筹发挥“四大检察”的职能作用,及时发现并解决案件背后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推动源头治理和标本兼治,把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落到实处;深入贯彻民法典,针对父母监护缺失导致未成年人生活困难、心理失衡等问题,依法能动履职,同步落实司法救助金,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规定落实不到位、教职员工队伍管理不严格,以及儿童和学生法治教育缺位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严格教育管理、校园安全和周边治理等工作落地落实。

  

  加强党支部外部互通互联,持续抓好“一号检察建议”的监督落实。坚持检察司法保护主动融入其他“五大保护”,以检察司法保护、能动履职积极助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形成“化学反应”,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八五”普法、专项监督活动、公检法司同堂培训等活动,推动实现“1+5>6=实”的目标;联合临江市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全覆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预防性侵、防范校园欺凌和电信网络诈骗、禁毒、交通安全等法治宣传活动,共建“平安校园”;依托检察开放日,邀请多方代表零距离感受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举措和成效,增进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凝心聚力、共护未来的有力有效的举措备受好评。

  

  加强党建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充分发挥党建联盟平台作用,依托在大湖中心校建立的留守儿童观护基地——“英琴工作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的帮助。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理念,坚持用法与爱探索出对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临江模式”,倾心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采用“走出去”的方式,抓住每年开学季、“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圆梦微心愿”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完成助学心愿。依托“英琴工作室”,在大湖中心校设立“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在培养留守儿童动手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以植绿复绿护绿的生动法治实践,与创建文明临江同行。

  

  临江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行稳致远,认真贯彻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在办案中关注、回应社会公众朴素的法律意识,力求“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坚持系统思维,更加注重检察职能与其他保护方式的衔接,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监督作用,强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促推“六大保护”落地落实,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依法能动做好办案的“后半篇文章”。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