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新型产业工人的普法第一课
2025年07月22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高铭哲

        近日 ,一场专门为新型产业工人量身定制的禁毒教育宣传活动,在枝江仙女电子信息产业园火热展开。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枝江市禁毒办、仙女镇派出所,针对电子信息产业职工普遍年轻、社会经验相对欠缺的特点,开展“禁毒宣传教育,防范药物滥用” 主题活动,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企业青年职工送上一堂既具法治深度又贴合成长需求的禁毒课,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平安基因”。

  

  法治宣讲:让禁毒责任扎根企业肌理

  

  “作为新兴产业的生力军,你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是创新的源泉,但也要警惕被不法分子利用!”检察干警孙锦惠子在活动开场时这样说,立刻引起了在场人员的注意。

  

  检察干警彭仕康以PPT为载体,将《刑法》《禁毒法》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指南。“本地某企业员工因吸食毒品导致生产事故”的案例剖析,结合毒品犯罪量刑标准的解读,让职工们直观感受到“法律红线”的不可逾越。

  

  随后,市禁毒办代表以全市禁毒形势为切入点,用一组组数据揭示毒品对社会、家庭及企业生产的潜在威胁,并通过毒品危害图片展,从生理学角度解析传统毒品与合成毒品的成瘾机制,“电子信息行业节奏快、压力大,一些年轻人可能因寻求刺激误入歧途,禁毒关乎每一位职工的职业未来。”禁毒办工作人员讲述完毕后,会议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私语声。

  

  “原以为毒品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却没想到在电子信息行业高压的工作环境下,竟藏着这样的潜在风险!”从业5个月的小周感慨道。

  

  互动体验:在沉浸式教育中拧紧“防毒阀门”

  

  “这是冰毒,外观像冰糖但毒性极强;这是第三代毒品‘邮票’,可能伪装成贴纸出现在生活中……” 活动现场,仿真毒品模型展区前围满了充满求知欲的青年职工,禁毒办的工作人员手持模型,从颜色、形状到气味特征,细致讲解毒品识别技巧,帮助他们建立 “毒品识别知识库”。同时,发放的禁毒宣传手册融入趣味漫画和互动问答,让普法内容可留存、可查阅,形成 “现场学习 + 课后复习” 的闭环教育。

  

  最受欢迎的趣味问答环节,“在网络社交中收到陌生人赠送的‘提神糖果’该怎么办?”“新型毒品可能出现在哪些娱乐场所?” 等贴近年轻人生活场景的问题一一抛出,职工们争相举手抢答,在欢声笑语中将严肃的法律知识牢记于心。

  

  在“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的横幅签名环节,青年职工们郑重写下名字,将 “拒绝毒品” 的承诺转化为具象化的行动宣言。刚入职的员工小金表示:“这种充满青春气息的禁毒课堂,让我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也学会了很多实用的防范技巧。”

  

  “此次活动是该院‘司法护航企业’的创新实践之一。”活动通过禁毒教育筑牢青年员工思想防线。下一步,该院将把“禁毒宣传进企业”模式制度化,推动“法律专员驻点服务”等机制落地,持续关注新型产业工人的成长需求,让禁毒防线与规范经营同步融入企业治理体系,持续守护企业发展的“无毒土壤”。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