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多方联动矫治“迷途少年”
2025年08月19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姜洁 殷珣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在马家店派出所对三名罪错未成年人开展了一场特殊的矫治教育活动。

  

  这三名未满16周岁的少年,此前分别涉及“拉车门”盗窃、购买管制刀具、传播淫秽物品等违法行为。虽然因年龄原因免于刑事处罚,但其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底线,如不及时干预,极可能滑向更严重的违法犯罪深渊。

  

  “这些行为不是简单的恶作剧,而是实实在在的违法犯罪。”在案情通报环节,承办民警神情严肃地说道,“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等你们年满16周岁,面临的将是冰冷的铁窗生活。”民警详细剖析了三名少年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对其一一进行训诫,让在场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随后环节中,学校老师关切地询问了三名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小军,听说你篮球打得不错?可以多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能让生活更加充实。”

  

  市教育局李俊语重心长地补充道:“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即便学习上不能名列前茅,掌握一技之长同样能走出精彩人生。关键是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正道上,远离违法犯罪。”

  

  这番真诚的劝导让几名涉事少年低下了头,眼神中流露出悔意。到场家长哽咽道:“是我们做父母的疏忽了管教,平时只顾着忙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这次一定吸取教训,尽心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法律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迷途的孩子。”该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李红梅郑重地说,“但挽救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今天我们联合公安、教育局、妇联等多方力量,就是要为孩子们搭建回归正途的桥梁。”在众人见证下,三名少年依次宣读了自己亲手写下的《悔过书》,表示今后一定端正行为、遵纪守法,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关爱。

  

  随后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环节中,检察院特邀司法社工谭锲通过专业评估发现:“这些孩子普遍存在家庭沟通障碍。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亲子关系疏离,有的则是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她向家长提出建议:要与孩子建立常态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和理解重建健康亲子关系。

  

  据悉,此次矫治教育活动是枝江市检察院运用“黄橙红”分级干预机制的实践探索之一。该院通过联合公安、教育、妇联、民政等多方力量,聚焦罪错未成年人的行为严重程度和矫治需求,采取差异化干预措施,为不同层级的“迷途少年”搭建回归正途的桥梁。这种多方联动的分级矫治模式,既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彰显了全社会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心。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