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壮阔征程中,法院执行工作肩负着兑现胜诉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经济发展的多重使命。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法院在破解执行难的道路上勇毅担当、守正创新,通过刚柔并济的执行举措,既彰显司法权威,又传递法治温度,为荆门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筑牢司法根基、注入法治动能。
强制执行:以雷霆之势威慑不法行为
履行合法协议或法院生效裁判本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攻坚解决执行难过程中,荆门中院综合运用拘传、拘留、罚款、腾退、限制出境、拒执等手段,严厉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失信行为。
今年1月,荆门市东宝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一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告人王某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针对暴力抗法、阻挠执行的不法行为,钟祥法院启用《人民法院与公安局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规定》,“法院+公安”,打好执行权益兑现“组合拳”。快速的反应力、密切的配合力、强大的战斗力让暴力抗法、阻挠执行的刘氏兄弟主动投案,接受司法处罚。该案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以雷霆之势,立执行之威。荆门法院连续三年开展“荆楚雷霆”执行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攻坚解决一批执行难案、积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司法拘留被执行人807人,拘传1905人,扣押车辆39辆,腾退房屋112处,向公安机关移送涉拒执罪人员53人,宣判拒执罪案件4件4人,达成执行和解4288件,发放执行案款24.37亿元。
温情:善意文明执行点亮生的希望
京山法院雁门口法庭综合运用风险预警机制和涉企案件自动履行后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力促河北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动履行义务,5天内妥善化解矛盾,72小时完成二十余笔薪资兑付。
近年来,荆门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发现,个人通过挂靠企业取得项目招投标资格,在中标项目并施工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屡见不鲜。通常情况下,实施拖欠工资的个人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这就需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被挂靠企业履行代付义务。
信用修复激励机制是荆门法院践行善意文明执行比较成熟的机制。
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印发<荆门市破产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办法>(试行)的通知》,综合运用纳税信用修复、工商信用修复、司法信用修复、金融信用修复等激励措施,正向激励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同时,对被执行人开展信用修复,消除其正常开展融资、行政审批、参与项目招投标等经营活动的信用障碍,保障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保护债权人权益与挽救困境企业是否可以相向而行?5月上旬,掇刀法院批准《荆门某石业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给出答案。
掇刀法院适用“执破融合”机制,通过预重整推动、府院联动协调、差异化处置方案设计,一面监督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以股权收购方式实现公司股权变更,盘活企业;一面协调债权人解释重整价值、重整可行性以及重整相较清算之优势,最大限度保护全体债权人共同利益。在此过程中,一家一度濒临倒闭的民营企业重获新生。
“善意文明执行不是法律的妥协,而是更高水平的执行艺术,”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震表示,荆门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灵活运用执行措施,做到了既维护司法权威,又切实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为荆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法治环境。
创新:创新机制让执行更有为
制度更新、科技赋能、部门协同、源头治理……荆门法院创新执行举措,一体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真心感谢法院帮我们挽回损失!”近日,掇刀法院“审执一体”解纷模式上线,创新采用民事保全财产执前扣划方式,巧妙盘活保全账户,加速裁判履行。
无独有偶,沙洋县法院也于近期通过执保案款扣划方式顺利实现50000元涉企民事诉讼案件案款的扣划。该案自原告申请保全、保全、扣划、解除,整个过程仅用时7天。
探索建立“立审执一体”工作机制是从源头破解执行难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此机制将立案、审判和执行有机融合、相互衔接,通过立案甄别、财产保全、保全财产执前扣划方式,凝聚起法院内部解决执行难的整体合力,从源头减少生效法律文书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执累”,让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更有效率。
“交叉执行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着力解决疑难复杂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深化执行工作改革新闻发布会上,社会各界对交叉执行工作寄予厚望。
作为法院推进执行改革的重要举措,荆门法院交叉执行工作推行以来,在重案、难案、骨头案执行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荆门中院提级执行完毕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被执行人拒绝还款,执行人多次信访。案件提级后,被执行人拒接电话玩起了消失。荆门中院执行局通过协调市公安局找人、实施限高等强制措施,最终被执行人在拘留过程中全额返还了不当得利。
荆门法院聚焦 “公正与效率”,坚持运用多种交叉执行方式破解执行难题,对被执行人主体特殊、外部干扰大、财产在外地和长期未结、信访等案件适用交叉执行。对有能力履行却拒绝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保持执行高压态势、穷尽执行强制手段,实现维护法院权威和案结事了的双赢局面。
执行工作的深入推进,带来了执行质效的显著提升。2024年,荆门法院执行工作历史性地实现了"三升三降":执行结案数、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金额上升,终本率、终结率及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次下降。2025年1-8月,全市法院共办理执行案件10526件,结案6654件,结案率63.21% ,执行完毕率增至39.29%,执行到位金额增至27.31亿元,终本率下降至29.7%,终结率下降至18.18%,纳失名单下降至1185例。
执守公平正义,赋能营商发展。荆门人民法院将持续完善现代化执行体系,在践行依法规范善意文明执行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为构建全国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荆门司法方案。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