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2日,广西龙邦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龙邦海关缉私分局、靖西市商务局(打私中心)、龙邦海关、北部湾银行、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百色车务段等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以“法润万家 守护国门”为主题,在靖西市汽车站、龙邦口岸及边境村屯开展反走私普法宣传系列活动,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以通俗方式普及知识,构建“车站+口岸+村屯”全覆盖宣传格局。
普法进车站:流动课堂解民惑
靖西市汽车站内,边检民警与多部门设“普法咨询台”,漫画宣传板、“反走私小贴士”刚摆好,就围上来不少候车旅客。“帮朋友带几瓶免税酒也会违法?”旅客王先生的疑问刚提出,就引发周围人点头附和。民警结合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案例,通俗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处罚规定,还特意设置互动问答环节——围绕“护照能否转借”“携带物品如何申报”等问题提问,不少旅客举手抢答。
“护照不能借给别人,会影响对方和自己的信用!”旅客李女士率先答对,接过普法小礼品笑着说:“这下知道咋合法通关了,刚才的问答比光听讲解记得更牢!”现场氛围轻松又实用,原本赶时间的旅客也放慢脚步,主动凑过来了解出入境常识。
普法进口岸:通关现场教守法
龙邦口岸旅检通道旁的“反走私通关宝典”专区前,民警正结合通关流程演示证件查验、物品申报,还没讲完,就遇到执勤民警拦截了一名携带新鲜释迦果入境的刘先生,引导至查验区进一步检查。
“警官,就从境外买了几斤释迦果,自己吃的,为啥不能带进来?”刘先生有些不解。民警一边配合海关工作人员核对水果种类,一边向周围旅客和刘先生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境外带入的新鲜水果可能携带本土没有的病虫害,一旦传入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而且未如实申报境外购买的物品,不仅要做截留处理,若隐瞒不报涉及违禁品或大量物品,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甚至构成走私相关违法。”
这一幕让在场的准备出境旅客张女士很有感触:“原来不光代买免税品有风险,从境外带普通水果入境不申报也不行!”她当即主动核对了自己的行李申报单。随后,民警又针对“套代购”行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警示风险,纠正了3名旅客“偶尔帮代没事”的误区。
普法进村屯:双语宣讲暖民心
护龙村村委群众活动室内,桌椅整齐摆放,墙上挂着反走私宣传展板,现场还安排了壮语翻译,“普法小分队”刚把普法手册分发给村民,活动室就坐满了人。“老乡们,咱们村的黄某 去年帮人带两箱烟,不仅货被没收,还罚了2000块!”民警用普通话讲起身边案例,壮语翻译同步传递,村民们听得更明白,纷纷点头,偶尔举手用壮语提问“代买边民互市的东西算不算走私”,翻译及时转述后,民警逐一细致解答。
互动问答环节更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答“边民互市能不能帮外人代买”“发现走私该打哪个电话”,遇到村民用壮语作答,翻译也会帮忙传达。村民农大叔第一个答对,接过洗衣粉笑着说:“有翻译在,啥都听得清,这些知识跟咱们过日子太相关了!”活动最后,小分队还向村民发放印有举报电话的“反走私联系卡”,叮嘱大家“守好边境线,就是护好咱的家”。
普法聚合力:多方联动强实效
活动中,移民管理部门讲出入境规范、海关缉私部门解析走私危害、靖西市商务局解答互市政策、北部湾银行普及“反走私与反洗钱”知识,多部门合力让普法更全面。尤其是在村屯宣传时,壮语翻译全程协助,确保政策解读“无语言障碍”。《反走私普法手册》成了“抢手货”,遇到村民看不懂的内容,现场壮语翻译还会帮忙解读,村民们说:“有案例有法条,听不懂还能找翻译问,太实用了!”
此次活动累计发放资料1200余份、解答咨询300余人次。下一步,广西龙邦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将深化多部门协作,巩固“车站+口岸+村屯”宣传阵地,筑牢广西边境安全防线。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