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理发店如何变身地下钱庄?外汇“对敲”暗藏风险!
2025年09月03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朱向洲

      一家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街头的不起眼小店竟然是当地华人圈有名的换汇“钱庄”……近日,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以外汇“对敲”方式变相买卖外汇的非法经营案。8月15日,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嫌疑人施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国外经营理发店,一次换汇尝甜头

  

  2012年,掌握理发手艺的施某某出境来到几内亚,在该国首都科纳克里开了一家“阿星”理发店,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理发服务,生意不温不火,却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由于几内亚境内使用的货币主要为几内亚法郎和美元,在当地生活和工作的华人进行消费和投资等,都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几内亚法郎和美元,同时在当地赚取的工资和利润等,则需要将几内亚法郎和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这样就产生了换汇的需求。然而几内亚的官方换汇渠道较少且手续麻烦,手里的货币常常无法兑换,于是在当地华人圈中就产生了私自换汇行为。

  

  2016年的一天,在几内亚生活的范某到“阿星”理发店理发时,与施某某聊到了自己有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的需求,施某某出于帮忙的目的,收取了范某的人民币,按照汇率给范某兑换了相应价值的美元,并按照“1万美元多支付100元人民币”的标准收取了手续费。这次换汇让施某某尝到了甜头,“这样既方便了当地华人又可以挣点外快”。渐渐地,施某某在经营理发店的同时做起了换汇的“生意”。

  

  相互转账“零成本”,轻松赚取手续费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企业和个人到几内亚投资越来越多。国内某公司2016年10月起到几内亚投资做房地产项目,姚某某为该公司派驻到几内亚的负责人,具体负责行政、财务等工作。2017年至2020年间,关于境外投资的国家管控严格,且手续复杂、周期长,随着项目的开展,该公司在几内亚的业务急需资金。

  

  姚某某几番打听,得知施某某可以换汇,“我是在当地华人圈问到的,当地华人都知道剪头发的‘阿星’不仅做剪头发的生意,也做换汇的事情,有段时间我们公司刚好需要一部分美元和几内亚法郎,我就把这个情况和老板说了,老板同意后我就开始找施某某换美元或者几内亚法郎了”。就这样,姚某某找到了比正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的换汇渠道:该公司在国内的财务人员向施某某及其妻子张某的银行账户转入人民币,姚某某即可在几内亚找施某某拿到对应的美元或者几内亚法郎,施某某从中收取手续费。

  

  同时如果有人需要将在几内亚经营的收入转回国内,则向施某某支付美元或者几内亚法郎,施某某便安排妻子张某在国内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入相应数额的人民币。如此“零成本”的相互转账,轻松满足了当地华人的换汇需求,也让施某某赚的盆满钵满。

  

  “生财之道”不可取,变相买卖终获刑

  

  2022年12月,监察机关在办理有关职务犯罪案件时发现,部分犯罪资金通过施某某的换汇交易成功从境外转移至境内,并将案件线索移交给了公安机关。2023年1月,施某某从几内亚返回国内时在机场被抓获归案。

  

  施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在几内亚为客户非法汇兑、并从中赚取差价的犯罪事实。经查,2016年至2022年,施某某通过上述方式非法换汇金额共计人民币2416万余元,非法获利共计13万元。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施某某通过在境外收取外币、在境内支付等值人民币,或者在境内收取人民币、在境外支付等值外币的换汇行为是典型的以外汇“对敲”方式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虽然该交易看似合法,没有直接进行外汇和人民币的买卖,但资金通过上述方式在境内和境外分别实现单向循环,实质上通过两层单向循环完成了外汇的非法买卖,实为变相买卖外汇,依法应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2025年5月28日,检察机关以非法经营罪对施某某提起公诉;同时考虑施某某妻子张某具有从犯、全额退赃等情节,检察机关依法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8月15日,法院作出以上判决。

  

  办案检察官提醒,以外汇“对敲”方式变相买卖外汇的行为,严重扰乱我国金融市场秩序,同时还极有可能为网络诈骗、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提供洗钱途径,严重威胁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如有换汇需求,应通过正当途径进行兑换,私下换汇将要承担法律后果。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