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发挥审计整改“治已病、防未病”重要作用,近日恩施市审计局开展审计整改专项“回头看”活动,将集中三个月的时间,对2018年以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梳理,并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阻塞漏洞、建章立制等方面规范审计整改工作,提高审计整改实效,全力助推恩施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压实责任,跟踪督办。树立“责任不落实的坚决不放过、问题不解决的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放过”的思想,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做到整改问题、整改责任、整改期限、整改要求“四清楚”。进一步压实审计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责任,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实行全程紧盯、全程指导、全程协调、全程督办,确保一项不落、全面整改。
(二)建立台账,对标销号。对2018年以来的审计报告进行全面梳理和“回头看”,对所有问题建立清单和台账,实行分类编号、跟踪督办、对标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对已完成整改的及时销号,对正在整改的实施动态跟踪,对超期未完成整改的定时催办回访。对因体制、机制、制度或客观原因导致被审计单位难以整改的问题,实行“挂号”处理,通过审计整改回访确认后再销号。
(三)协调联动,精准发力。建立审计整改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市政府督查室、组织、纪检监察、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参加的整改联席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推进审计整改和其他监督整改信息共享,定期研判、协调推进审计整改难点问题,形成了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整改监督体系。同时,抓好审计整改问责机制的落实,对虚假整改、拒绝或拖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提请市委、市政府或纪委监委进行追究问责,确保审计整改的严肃性。
(四)建章立制,理顺机制。一是完善整改报告公示制度。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整改及时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对领导干部经责审计整改必须报告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对专项审计整改专题及时报市政府,对但凡是符合政府信息公开要求的都予以公告,主动接受上级政府、社会舆论监督,杜绝审而不改、虚改假改等现象。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案例分析、结果通报、专题培训等方式,推进审计成果共享,督促各单位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完善内控管理、堵塞漏洞,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成效。对全市普遍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以及屡审屡犯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积极为市委、市政府提出体制机制层面的审计建议,供领导参考决策。三是落实整改成果运用机制。积极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审计整改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将落实审计整改情况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年度报告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李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