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运行以来,湖北省建始县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深入推进矛盾风险系统摸排、集成研判、协同化解、高效治理,构建信息、工作、责任“三个闭环”,实现矛盾风险分级分类防范化解,以更高水平平安建设助力“康养金地·和美建始”。
坚持系统集成,构建责任闭环
中共建始县委、县政府坚持系统集成、协同发力,构建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化解“县一月一调度”“乡(镇)一周一研判”“村(社区)一日一排查”工作体系,压实层级责任,推动责任落实由村(社区)、单位“小闭环”向县、乡(镇)党政“大闭环”拓展。县委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月调度会7次,形成通报26期,倒逼乡(镇)例会调度村(社区),把压力传导到基层一线、把责任压实到具体人头。县安稳办通过招考、调入、整合等方式,组建9人日常工作专班,实行日排查、日研判、日交办,周研判、周评估、周督导,月汇总、月调度、月通报,季度汇总分析、剖析案例数据、开展“回头看”,印发分析报告12期,通报传达典型案事例50余例。乡镇综治中心推进实体化运行和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一套班子、一体运行,做实“1+4+N”平台,以“拧成一股绳”的合力,推动风险防范化解。村(社区)以“抓到人头、落到实处”的思维,依靠群众、群防群治,常态开展矛盾风险“日摸排”,同步化解处置,以防控到人的确定性对冲风险隐患的不确定性。
聚焦协同高效,构建信息闭环
坚持以情报信息为主导,推动矛盾风险信息在村(社区)、部门领域内形成“小闭环”,重点风险提级研判处置,形成县、乡(镇)党政“大闭环”,实现风险隐患及时、就地,分级、分类化解。村(社区)以“七类重点人”“六类矛盾风险”(返乡人员疫情、债务、情感、家庭、山林土地、心理身体健康)“五低人群”(学历低、情商低、收入低、家庭地位低、社会地位低)“三失人员”(心理失衡、生活失意、行为失常)“两多警情”(一人多次、一事多次)为重点,常态化开展“两走四见”(走进群众家里、走进群众心里,见人、见事、见思想、见感情),本级不能化解的及时上报乡镇综治中心研判处置。乡镇综治中心强化警情、访情、诉情、案情、舆情“五情分析”,切实发挥指挥部、情报部、参谋部、作战部“四部”作用,做实推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推动职能部门、推动村(社区)“三个推动”,边排查边化解边研判边处置,及时上报涉众涉极端涉巨额资金、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七类重点人、一人多次一事多次警情、突发案事件等五类风险隐患。县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县安稳办强化统筹调度,协调解决重大矛盾风险。第四季度以来,四大领域按法定职责排查化解、小闭环处置风险隐患906件,乡镇集中研判、大闭环处置风险隐患795件,县安稳办提级研判、协调处置重大风险52件,县调度会集中研究解决安全稳定风险121件。
强化过程管理,构建工作闭环
坚持分级分领域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落实摸排、研判、交办、处置、督导、反馈、评估各环节工作,突出“研判”关键环节,推行边摸排边化解边研判边处置边防控“五边工作法”,做到一体推进、灵活运用,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实现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闭环,坚决防范潜在隐患变成现实风险、现实风险变成现实危害。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全过程、全周期管理,对研判确定的风险,实行一人一档、一案一卷,建立动态工作台账。针对换届后人员调整大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以会代训、案例指导,全覆盖、分层次分批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水平,组织政法委员、综治中心专职副主任、派出所长“防极端、控命案”专题调度1次,村(社区)“两委”成员“深化基层治理,建设平安乡村”专题培训1次,乡村两级全覆盖平安稳定专题业务培训1次,推动换届后新任干部尽快熟悉业务、更快进入角色,全力以赴保一方稳定、护万家安宁。
[责任编辑:李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