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倾情守护长江之“腰”
2022年01月06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滕欣 陶玲

  12月的长江巫峡口岸,高峡平湖,水清岸绿。湖北巴东县城与长江遥相对应,江中冬泳爱好者在一处安全水域任意畅游。

  

  “巫峡之美,名副其实,温度适宜,确实是冬泳的好地方。”平湖泳士俱乐部冬泳爱好者宋正国有十几年的冬泳习惯,也见证长江巴东段水质的改变。如今,库岸边堆放的生活、建筑垃圾得到了全部清理,受污染库岸补植复绿全面展开,长江巴东段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跨界面水质居全国前列……

  

纯净的水质和沿江的美景吸引来络绎不绝的冬泳爱好者.png

纯净的水质和沿江的美景吸引来络绎不绝的冬泳爱好者


  一江碧水引客来。巴东借助优质的水质,多次举办长江上游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渡江赛事,吸引上千名冬泳爱好者,大力发展体育赛事旅游。这良好的环境背后,离不开检察机关的默默守护。

  

  近年来,巴东县检察院共办理长江流域公益诉讼案件158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3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7件,通过办案共督促修复被损毁和违法占用林地、耕地70余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5公里,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面积450余亩,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1500余亩,件件努力,守护着长江之“腰”。

  

  破解现实难题,铁腕治江。2019年8月16日,在巴东县长江北岸江边,巴东县检察院正联合县法院、县农业农村局渔政部门等多方督促易某康等相关非法捕捞行为人在增殖放流成鱼28.2千克,放流幼鱼11486尾,对非法捕捞给生态资源造成的破坏进行修复。该案系巴东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首例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此次放流,所有鱼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规定投放,对非法捕捞给生态资源造成的破坏进行修复。”承办检察官谭大琼向在场群众宣传介绍到,自长江巴东段全面禁渔后,巴东沿江347位需转产就业渔民根据政府相关政策转行,有的开起农家乐,有的种起柑橘,有的成为清漂队员,退捕渔民全部实现对口就业。

  

  自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以来,巴东县检察院坚持“长江大保护”理念,切实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向非法捕捞、生态环境污染等亮剑。

  

  但总有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2019年5月21日晚,易某康、杜某兵、李某林、李某经互相邀约禁渔期内在长江禁渔区用电捕鱼。县检察院经审理后,依法对4人向县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4名非法捕捞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承担生态修复责任,生态环境“破坏者”变为了“保护者”。

  

  灯光璀璨、游人如织,长江巴东段船只航行的轨迹与沿江两岸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峡江夜景图。难以置信的是3年前,这里曾令人避而远之——滨江走廊海事码头至旅游码头2公里路段存在多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长江。

  

  为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巴东县检察院检察长带头办案,主动对接分管县领导、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组织召开协调会12次,通过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封堵长江干巴东段所有排污口,改造沿江居民污水处理设施,清运建筑垃圾60余吨,建立了库岸垃圾日常清运机制。 2019年11月,因长江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倾情守护长江之‘腰’”为话题进行微直播,阅读量达3.8亿人次,讨论量61.5万次。

  

  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长江大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长江禁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专项活动,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建立检察生态修复基地200余亩,督促修复林地面积50余亩,督促增殖放流成鱼1410千克、鱼苗63.7万尾,保护水源地3处,督促清理长江库岸垃圾5吨,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设施12处,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万余件。

  

  守护生态防线,柔情护江。 有林才有水。2019年5月,巴东县检察院的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茶店子镇有3家临时石料厂未办理林地使用手续,擅自开采山石,并以远低于市场交易价出售。

  

  矿山开采,不仅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和环境账。通过第一时间依法向相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关停了违法经营的石料场,既保护了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又保障了合法石料企业正当权益。

  

  此外,巴东县检察院还提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向相关行政机关加大对辖区内合法经营的石料企业扬尘管控力度,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我们主要采取改进生产设备、设置挡风墙、定时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巴东县某石料公司积极按照行政机关督促整改要求,进行技改扩量,力争成为绿色石材工业。

  

  除了美丽的江景,巴东茶也是一张地理名片。据茶经等文献记载,巴东自西周时期就有贡茶文化,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未能发现大规模古茶园据以实物支撑。2019年1月,检察官在列席县人代会时发现一株老茶树的线索,通过办案“顺藤摸瓜”,发现并推动保护了占地50余亩三峡库区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衍自明朝时期古茶园。同时,该院主动向县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划定古茶园资源保护区,挂牌保护古茶树2187株,并依托古茶树资源打造"古茶+育种+加工+旅游”特色茶产业发展模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擦亮了巴东茶产业名片。

  

  为守护沿江城镇的发展,巴东县检察院也做了大量工作。青龙桥河源自巴东县野三关酒厂流经巴东县野三关集镇,汇入巴东县野三关镇青龙桥社区秘水洞(天坑),2019年,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随着野三关集镇的综合开发,自野三关酒厂至青龙桥河沿线存在长期雨污混排,致使水流污染严重,水生生物难以存活,青龙桥河流域周边近500亩农田遭受污染威胁,部分农田已无法耕种。巴东县检察院以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相关单位履职,完成了集镇污水管网建设,有效遏制了青龙桥河水水质遭受破坏问题。同时,通过积极争取支持,推动全县12个乡镇同步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改造,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探索同创共建,联动守江。2020年底,检察官谭大琼被湖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评选为“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人物”,巴东县检察院与县河湖长制办公室联合出台的《关于实施县级河流河长联系检察长工作机制的通知》于同期印发。以“河湖长+检察长”协作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从日常联络、线索移送、案件会商研判等多方位全方面完善协作机制,为全力护航水环境治理工作构建了强有力的司法行政双层防护网。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为聚合力守护沿江秀美雄伟壮丽的绝美景色,2021年11月10日,长江流域(巫峡段)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联席会在巴东县检察院七楼会议室召开,巴东县检察院与重庆市巫山县检察院检察长联合签定跨区域协作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作、联合巡查、专项行动、生态修复、犯罪预防等机制,携手护航长江流域(巫峡段)及周边生态环境安全。除探索跨区域协作外,巴东县检察院还积极与林业局等相关单位沟通对接,探索共建了“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联合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检察联络站等,使保护机制配套更加务实,长江之“腰”绿色底色更足。

  

  [责任编辑:徐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