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正式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多发易发时期,骗子们开始“冲击”年前的“业绩”,花样百出的骗术登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中招”。连日来,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古登边境派出所为扎实做好新一年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切实提高辖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骗能力,确保为辖区平安和谐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扎实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精准辐射,构建反诈新局面
该所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目标方向,提前谋划部署,发起了岁末年初反诈宣传攻势,进一步拓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的辐射范围。并结合元旦、春节之际,外地务工人员返乡过节的时段,抓住反诈宣传时机,全力推动“全警反诈”向“全民反诈”新格局升级,下沉警力,把反诈课堂搬进乡村街道、村民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辖区群众上一堂“反诈课”。同时,民辅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每户必进,见人必讲”的原则,“接地气”式走访辖区群众,形成全警上门面对面宣讲模式,与人民群众热情互动交流,现场讲解诈骗案例,向群众宣传“刷单”“冒充购物客服”“杀猪盘”等诈骗类型。期间,该所民辅警共入户走访群众523户1365余人,开展反诈小课堂16余次,讲解反诈案例78余次,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的防范意识。
联勤联动,提升反诈工作质效
该所将警务室作为宣传发动的最前沿阵地,充分发挥“一警多能”作用,强化联勤联动,借助社区、村委会、学校等各类会议,组织村干部、小组长、党员、群众开展反诈知识培训,以“听得懂、防得住、有效果”为目标,面对面向群众讲解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的类型和套路,结合实际案例揭露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惯用伎俩,提醒群众在接到陌生来电、短信、尤其是涉及陌生人要求转账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果断拒绝,不要贪图小便宜给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并通过“警务十户联防”微信群,建立警民互动平台,发挥社区警务网格管理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辖区妇女儿童、老人、学生等易受骗群众反复开展反诈教育,不断延伸宣传触角,扩大宣传范围。期间,共组织开展反诈知识培训12场次,参加培训人员510余人,进一步强化群众反诈意识。
拓宽渠道,营造反诈宣传氛围
该所民警在开展常态化宣传的同时,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阵地扩大至执勤点、疫情防控点,抓住核验身份信息的时机,重点将刷单诈骗行为作为宣传防范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向群众讲解作案规律,让广大群众牢牢记住“防为先”思想理念,时刻谨记“刷单是幌子、骗钱才是目的”,全面拉开“反诈”宣传战线,不断提高反诈宣传的覆盖面和针对性。期间,共派出警力78人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90余人,通过高频率、全方位、多举措的方式,积极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创新防诈骗宣传方式,充分利用“铁脚板+网格警务”宣传模式,发挥“抖音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途径,多措并举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全面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织密安全防范网。”副所长田松伟说道。
此次活动,使广大辖区村民对诈骗形式和诈骗常用手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维护村民的自身利益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确保了群众的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徐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