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充分发挥网格化“微治理”社会治理优势,以网格化为平台,构建微组织、微服务、微教育、微管理的“一网四微”机制,促进乡村治理精细化、精准化,连续16年荣获“广西平安县”。
“市域治理·西合党建”5G大数据平台启动仪式
以“微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西林县不断延伸党组织触角,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在网格上建立350个党小组,建立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7个党支部和22个楼栋党小组,设立网格党员示范岗位,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定期开展“双报到”活动,党员干部进入网格,认领服务岗位,推进党建联席共建。
西林县创新“5+N+1+10”编网模式,“5”即为县乡村屯组划分为五级网格并实施“五级包保”责任制网格管理、“N”为网格员、“1”和“10”为1名网格员联系10户左右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及时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西林县对住宅小区、学校、医院、自然村落进行分类划分,设置基础网格761个、专属网格177个,建立专兼职网格员合作互补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任8名热情高、素质强、业务熟的专职网格员,将“双报到”单位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法律明白人、社区志愿者、驻村工作队员等500余人纳入网格,担任兼职网格员,保证每个网格有5名以上网格员。
网格员在少数民族村寨网格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以“微服务”汇聚攻坚合力
西林县创新运用“市域治理·西合党建”5G+大数据管理平台,实行社会治理“一网统管”。350家县乡两级职能部门、98个村(社区)、938个网格共同使用一个平台,通过“数字”支撑、“数智”分析、“数治”实战,交换共享系统数据,实时感知维稳风险,精准指挥调度,有效处理社会涉稳风险问题1000余个。
西林县推行“五级包保”责任制,强化网格管理,按照县乡村屯组划分五级网格,覆盖全县8个乡(镇)、98个村(社区)。配备网格员4025名,创新实施网格员(党员)联系户“5G+5+N+10”编网模式,构建“一平台一张网十联户”微服务机制,做到分户到网、责任到岗、服务到人。
各乡镇发挥“一网+六员+N”(网格化管理+网格员、党员、警务助理员、村“两委”委员、乡贤员、调解员+N)的自治作用,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化解机制,变群众“往上跑”为服务主动“往下跑”;推行“警务助理+法律顾问+N”工作模式,推动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力量下沉,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网格员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以“微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西林县通过平安西林、和美西林等微信公众号、网站、视频号、抖音号发布法律法规、常态化扫黑除恶、反诈骗、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信息,每日播《民法典》小知识等,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氛围。
在8个乡镇建立8条法律明白街,在西林中学、古障镇中学等8所学校设立法治教育室,创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将普法主阵地由县城向乡镇、村(社区)、家庭延伸,增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西林县以“三同步”工作为抓手,坚持“一盘棋”思想,紧盯辖区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点,按照“综治中心+网格化+N”模式,通过正面引导,及时回应关切,构建宣传矩阵,成功化解舆论焦点,平息网络炒作。同时,加强社会面治理,严厉打击煽动性、行动性不法行为,防范重大舆情交织叠加;并强化对各项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坚持依法作为,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法治西林建设,从源头减少舆情发生。
一村一法律顾问实地调处矛盾纠纷
2022年以来,西林县在网格内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1000余件,开展合法性审查近100项,依法妥善处置网络舆情13起,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以“微管理”强化服务保障
西林县通过网格化管控,对重点人员实行“一人一档”精准管理,实行精准识别管控,做到了人员流动实时可控。通过“微管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实现了辖区疫情零输入、零感染、零发生“三零”目标。
西林县充分发挥乡村“三官一律”、法治副校长、“法律明白人”作为,参加乡村治理;同时建立9个法律服务中心,创建10个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示范村,并安装19台自助服务终端,激活了普法、用法及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推动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新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坝盆、皿贴等3个自然村获评自治区文明村,以及获评10个百色市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