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西北的边陲,有座扼守着边疆咽喉的小城,它曾以驼铃、商队和戍边故事刻入历史,而如今,无处不在的手风琴声更是“一曲春光满眼华,高天云影渐流霞”。那些曾经散落在生活缝隙中的音符,如今已汇聚成这座小城最动人的底色,见证着它从“边陲驿站”到“音乐之城”的华丽转身。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手风琴之城”的新疆塔城。

2024年8月17日,各国手风琴艺术家和爱好者同台演出
琴缘藏在多民族共居的烟火里
塔城,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之地,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节点,也是29个民族群众共同生活的家园。据记载,塔城是中国最早接触手风琴文化的地区之一,1904年,塔城巴克图口岸进口了一架手风琴。手风琴传入塔城后,与当地多民族文化相融合,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百年来,手风琴的旋律在塔城的街巷间不断回响,而这份延续与传承,离不开像道吾然·对山汉、谷英福这样用热爱守护的人。
道吾然·对山汉是塔城市手风琴展馆的演奏师。他9岁与手风琴结缘,第一架手风琴是父亲用一头牛犊换来的,经过对琴键不懈的摸索,如愿考入塔城师范学校音乐班。如今在展馆,每当有游客驻足,他便会选一架合适的手风琴,指尖轻启,在展馆里与游客以琴相会。他不仅是技艺的展示者,更成了手风琴文化的传播者,用每一段旋律,把塔城与手风琴的缘分讲给更多人听。

演奏师道吾然·对山汉在新疆塔城市手风琴展馆演奏
道吾然·对山汉在展馆中用琴声编织着塔城手风琴文化的当下,而谷家三代人与手风琴的故事,却将这份热爱绵延成跨越岁月的长歌。
谷英福自幼受家庭音乐熏陶,1973年,父母辛苦攒钱为他买下一架旧手风琴。此后,谷英福凭借天赋与努力,即便不识乐谱,也能将琴拉得有模有样,并在手风琴的陪伴下收获爱情和声望。受父亲影响,女儿谷平从小与手风琴结缘,4岁便开始学习手风琴。如今,谷平成立了自己的手风琴培训班,义务传授手风琴技艺。而谷英福的外孙女和外孙,也都已开启在琴键上的音乐旅程。一家三代,在不同时代与手风琴紧紧相连,让这悠扬琴音在岁月中不断延续。

在新疆·塔城第三届手风琴文化艺术节上,“五国十城”线上线下4528人同奏一首歌,刷新了“规模最大手风琴合奏活动”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在塔城,手风琴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专属热爱。从5岁孩童到88岁老者,各年龄层都有爱好者,其中少数民族手风琴爱好者占49%以上。公园角落的即兴合奏、婚礼上的欢歌、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中,手风琴声无处不在。这不止是一份热爱,更是塔城市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生动注脚。
从“藏于烟火”到展露塔城风韵的文化名片
为不断拓展手风琴文化的影响力,2014年,塔城市便着手规划手风琴展馆并进行布展,当前,馆内收藏了来自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的手风琴,种类繁多,年代跨度大,是展示手风琴文化的重要窗口。一位来自白俄罗斯的记者在看到手风琴展馆内收藏的众多俄罗斯手风琴时非常激动,当即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做了一场视频直播。她说:“在中国新疆,有一个叫塔城的地方,竟然将手风琴文化保护传承得如此之好,令人感动!”

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国家杜马 Bayan Mix 乐团创始人谢尔盖·沃伊腾科和新疆塔城的观众热烈互动
2021年,塔城市手风琴展馆完成了新馆的搬迁和布展工作,扩大其展示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引入了更多互动体验设施,同年完成搬迁和布展工作,让更多珍贵藏品得以完美呈现。
除了打造优质的手风琴文化展示阵地,塔城市还借助商贸、文化等平台搭建对外交流的桥梁,积极邀请国内外的音乐社团前来演出,手风琴文化也迅速在塔城大地上生根。2014年12月,邀请俄罗斯国家模范交响乐团到塔城举办新年音乐会、邀请俄罗斯高加索哥萨克纳美思歌舞团进行演出。2016年,组织了14名塔城地区文艺工作者、民间艺人赴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演出,与当地官员、艺术家座谈交流,与学生互动演出,有效搭建了中俄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对促进两国友好合作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塔城地区29个民族在巴尔鲁克山伴随着手风琴演奏欢歌跳舞
不仅如此,塔城以节庆为桥,打造每年一届的“手风琴文化国际艺术节”平台,自2015年起,用四届盛会铺就了一条以琴会友、以艺兴城的实践之路。2023年,在“五弦齐鸣 ‘琴动’塔城”——2023新疆·塔城手风琴文化艺术节上,4528人手风琴合奏《我和我的祖国》创造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获得了“中国手风琴之城”“中国最大的手风琴博物馆”“世界最大规模‘线上+线下’手风琴合奏”“‘一带一路’塔城国际手风琴文化发展论坛永久会址”4项荣誉。同时,塔城市手风琴展馆受世界手风琴博物馆联盟邀请,正式加入世界手风琴博物馆联盟,标志着在世界城市坐标系中,塔城市占据了一个耀眼的位置。

远道而来的游客走进新疆塔城手风琴展馆,在千架琴声的余韵中探寻手风琴的故事
塔城手风琴文化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众多热爱者的倾情付出,来自乌克兰的手风琴演奏家瓦卢让·沙什耶夫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他连续三年受邀来塔城参加手风琴文化活动,2017年1月1日,他把个人获得的首个世界冠军所使用的手风琴“第一夫人”,赠与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进行收藏,以表达对塔城的感谢和支持,感谢中国塔城为世界手风琴文化所做的积极贡献。他的善举为塔城手风琴文化的传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塔城手风琴国际文化艺术节的连续举办,各国乐者的聚首献艺,让曾经藏于街巷的琴声化作全城共享的盛宴,成为镌刻着地域特色的金色名片。
从“一隅琴声”到全域共兴的活力图景
塔城市政府深耕手风琴文化建设的系列举措,让这一特色文化突破地域边界,在世界舞台奏响独特旋律。不仅为塔城注入了蓬勃的发展动能,同时也在文旅融合、城市形象与民生福祉等方面都结出丰硕成果。

外地游客来到塔城市手风琴展馆打卡
文旅层面,国际手风琴艺术节连年举办,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游客,2022年,塔城市手风琴展馆被授予“自治区级首批特色博物馆”称号,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周边民宿、特色餐饮客流倍增,2024年相关文旅收入较五年前增长近三成。
城市影响力上,手风琴让塔城从边疆小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从街头演奏到央视报道,从民间聚集到专业演出,手风琴文化不仅擦亮了“多民族共居”的温情底色,更赋予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提起塔城,人们便会联想到那流动的旋律与包容的风情,城市美誉度与辨识度显著提升。

新疆塔城多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在城区散布着多个手风琴角,图为群众自发开展活动
文化的传承,根基在少年,活力在新生。2015年起,手风琴列入塔城地区各中小学主题教育自选课程,让上万名学生掌握了这项技能,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琴声中感受文化魅力。培训机构、乐器销售门店数量五年间翻了一番,既传承了技艺,也为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与创业机会,让文化红利实实在在惠及寻常百姓。
在塔城,手风琴文化早已超越了乐器本身,成为塔城人生活的一部分、城市生长的血脉。它让远方的游客循着旋律而来,让本地的孩子伴着琴声长大,更让这座边城在文化的浸润中,既守住了多民族烟火里的温情,又奏响了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激昂乐章。跃动不止的琴音,是塔城最鲜活的文化印记,更是支撑这座城市向未来阔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