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拜城大地上,一项承载着3800年文明密码的古老技艺——帕拉孜纺织,正穿越时光的尘埃,在新时代的经纬之间重焕生机。
从黑英山乡明布拉克村吱呀作响的老织机,到赛里木镇现代化的非遗传承基地;从杏花节上人头攒动的非遗摊位,到温州文博会闪光灯下的惊艳亮相……这条穿越千年的经纬线,正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织就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壮丽画卷。
新疆阿克苏拜城的帕拉孜成品
经纬筑基 构筑系统性保护“长城”
面对帕拉孜“一人独守绝艺”的濒危困局(2010年全县仅帕热坦木·吐尔迪一人掌握全套工艺),拜城县将政策和资金作为双重保障,织密“县—乡—村”三级保护网络。县非遗保护中心强化统筹,赛里木镇非遗传承基地配备标准化织造工坊,2024年“传帮带”活动深入老虎台乡、米吉克乡等6个乡镇,将星星之火播撒全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帕热坦木·吐尔迪足迹遍及拜城,她有着坚定的目标:“要让每个乡镇都燃起帕拉孜的薪火!”
数字化抢救工程为技艺留存永恒基因。面对断代危机,“寻梭计划”对染色、捻线等12道核心工艺进行全流程影像固化。沙棘根染橙、矿石染蓝的古老配方,竖条纹纹样的编排密码,悉数录入数字档案库,使千年智慧永续传承
新疆阿克苏拜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帕热坦木·吐尔迪开展帕拉孜培训活动
梯队化传承体系让技艺血脉生生不息。依托“国家—自治区—县”三级传承人机制,帕热坦木44年坚守,授徒超百人;其女玛依拉·买买提作为第四代传人,携创新之作亮相成都国际非遗节;赛里木基地培育20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曾经濒临消逝的技艺,如今已拥有50余位跨民族传承骨干(维吾尔族41人、柯尔克孜族9人),在黑英山、米吉克等乡深深扎下根脉。
匠心织梦 创新激活古老基因
帕拉孜的生命力,在创新中澎湃涌动。帕热坦木以守护与突破诠释传承真谛:坚守纯羊毛与植物染古法,高端定制订单排到了半年后,传承人手作溢价达30%;创新引入腈纶混纺降低门槛,开发车载香薰、手机壳等文创产品,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拜城县第三小学的劳动课上,帕热坦木携织机走进孩子们的世界。键盘设计纹样的声音与古老梭声共鸣,新生代的文化自觉悄然萌发。
文旅融合织就沉浸体验。2025年“‘杏’福拜城”文旅季,帕拉孜的摊位成爆点。第四代传承人玛依拉·买买提展示她的设计手账:“这款《十二木卡姆》乐谱纹样的手机壳,让乌鲁木齐的年轻人排队抢购。古老的技艺必须长出新的枝叶。”
新疆阿克苏拜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帕热坦木·吐尔迪开展帕拉孜培训活动
游客在克孜尔石窟与杏花节IP中沉浸体验,扫码聆听纹样背后的丝路故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的现场织造,让经纬交织的智慧在指尖流淌。
克孜尔乡游客服务中心的留言本上,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写道:“看着柯尔克孜族姑娘用沙棘染线,突然明白什么是‘活着的博物馆’——阳光透过她手中的纺锤,在地上投出3800年不变的菱形光斑。”
丝路新声 从天山走向世界的和鸣
帕拉孜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闪亮名片。2023年“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展,它与苏绣、景德镇瓷器同台绽放;第六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温州文博会留下它自信的身影。在温州,“十二木卡姆乐器帕拉孜罩衣”斩获创意奖,一场直播吸引90万人在线见证古老技艺的时尚新生。
“当我第一次触摸到帕拉孜织物时,指尖传来的不仅是羊毛的粗粝感,更像是直接触碰到了3000年前的文明脉搏。”温州援疆非遗项目组设计师的动情描述,揭开了这段穿越时空的传承故事。
新疆阿克苏拜城帕拉孜工坊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帕热坦木·吐尔迪正在用羊毛纺线
“温拜非遗共创计划”更书写了东西协作的佳话。温州设计师将瓯绣的灵秀融入帕拉孜的豪迈,开发轻奢系列;“文化润疆”展馆两地联展,销售额年增35%。“温拜情深”短视频记录援疆工匠与传承人共创新品的点滴,让万里之遥的心意在经纬中紧密相连。
锦绣新生:产业化织就富民华章
当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共鸣,振兴之路愈发宽广。产品分级战略精准对接市场,高端线以匠心守护文化尊严,大众线以创意拓展生存空间。电商渠道让帕拉孜坐垫飞入都市客厅,让深山技艺拥抱广阔天地。
跨域产业协作激活一池春水。借力温州援疆资源,10大类200余件帕拉孜元素文创产品惊艳亮相各大展会。温州市援疆指挥部与拜城县文化馆联手,让非遗从展台走向市场,从技艺转化为效益,为农牧民铺就家门口的致富路。
新疆阿克苏拜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帕热坦木·吐尔迪在帕拉孜工坊里手工制作帕拉孜织品
今日拜城,帕热坦木的织机旁,孙女稚嫩的小手已轻抚纱线;校园里,学生设计的数字化纹样在屏幕上流淌;直播间中,帕拉孜文创飞向大江南北。黑英山乡明布拉克村,120余名妇女以梭为笔,书写着古老技艺的新生史诗。
当问及传承的终极意义时,正在教孙女理线的帕热坦木给出诗意的答案:“每一根羊毛都记得天山的风,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它们找到去未来的路。”
跨越3800年的经纬线,在政策之梭、创新之梭、产业之梭的牵引下,正织就一幅薪火长明、民富艺兴的壮美画卷。梭声未歇,它是文明的回响;薪火长明,照亮的是文化自信的巍巍天山,更是乡村振兴的无限未来——帕拉孜的经纬之间,一个民族的智慧与韧性,正在新时代的织机上,延绵成永不褪色的史诗。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