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家特品> 详情
浙江慈溪杨梅
2025年07月3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农业农村部网站

  慈溪杨梅,这颗镶嵌在浙东大地上的紫玉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品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杨梅产业的标杆。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慈溪杨梅不仅承载着七千年的自然馈赠,更凝聚了千百年来的农耕智慧。

  微信图片_20250730151730.jpg

  从新石器时代的野生果实到今日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杨梅之乡,慈溪杨梅的传奇故事跨越时空,在每一颗紫黑发亮的果实中延续着吴越大地的味觉记忆。本文将全面展现慈溪杨梅的历史渊源、品种特性、产业现状与文化价值,揭示这颗“紫玉”如何在现代农业浪潮中保持传统魅力,又如何在创新发展中焕发新生。

  

  慈溪杨梅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考古发现表明,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慈溪一带就有野生杨梅自然生长。而人工栽培的历史至少有两千余年,这在《越郡志》中“会稽杨梅为天下之奇,颗大核细,其色紫”的记载中得到了印证,其中会稽便包含了今天的慈溪地区。隋朝时期的《句章土物志》更是明确记载:“杨梅……出白沙、杜湖、云湖诸山,有紫红白三种,而黑色最佳”,这些地区均属古慈溪范畴。

  

  杨梅文化在慈溪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明朝孙升曾因长年在外,思念家乡杨梅而赋诗:“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自从名系金闺籍,每岁尝时不在家。”如今,慈溪人仍保留着用上等杨梅浸白酒制作烧酒杨梅的传统,盛夏时节食用既能消暑开胃,又可气舒神爽。6月28日的慈溪杨梅节自1989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盛事,通过采摘体验、文艺演出等活动,将杨梅的美味与慈溪人的好客传遍全国。

  

  慈溪杨梅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据最新数据,慈溪杨梅种植面积已达9万亩,年产量约6.55万吨,总产值达2.7亿元。主要分布在横河、匡堰、观海卫、桥头、掌起、龙山等镇,其中横河镇种植面积3.6万亩,年总产量近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各镇乡之冠,被誉为“中国杨梅第一镇”。匡堰、观海卫两镇种植面积接近1.5万亩,桥头、掌起、龙山等镇面积在6000亩左右。

  

  从七千年前的野生果实到今日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慈溪杨梅的传奇仍在继续。这颗紫黑色的“摇钱树”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在保持独特风味的同时拥抱现代科技,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慈溪杨梅正书写着中国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