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管理警察是守护国门的重要力量,作为其中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不久前,在河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举办的“忠诚之星耀战位”主题演讲中,吕浩林作为黄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青年民警代表,在演讲台上如是说。
2017年,21岁的吕浩林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国门卫士,他沿着海岸线巡查,在船体内来回穿梭,把忠诚化作一串串脚印和一滴滴汗水。巡查时,看到在盐碱地上顽强生长的树,他会联想到自己,他说他就是一棵树,在国门扎根,在国门生长。
台风来袭 他是遮风挡雨的“温情树”
8月2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黄骅港口岸风高浪急。当天晚上九点,停靠在综合港3泊的“顺丰9”轮计划出境,根据勤务工作安排,需要人工送船,吕浩林承担了这次送船任务。为了确保勤务工作顺利开展,他利用数据平台认真分析研判了船舶的风险情况,并提前抵达轮船所在泊位。“顺丰9”轮高高地浮在海面上,舷梯显得格外陡峭,雨水不断倾泻而下,梯步和扶手也变得非常湿滑,登船时,吕浩林走在前面,小心翼翼地踩在梯步上,并不时提醒后面的同事注意安全。短短的舷梯,走起来像是没有尽头一般。登船后,他们认真检查了船舶的重点部位,了解了船舶在港期间的情况,一个小时后,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下了船,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将衣服浸透。
“能够用自己的行动降低台风给口岸生产带来的影响,我心里感到特别充实。”吕浩林说。他深知台风给口岸工作带来的影响,在“杜苏芮”到来之前,就积极与指挥中心密切联系,时刻掌握天气变化,并在代理群里发布提示信息,方便代理们第一时间掌握口岸天气情况。为了掌握台风的应对措施,吕浩林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巡查间隙,他把这些应对措施讲给码头协管员、船员和作业工人,细致的讲解得到了群众们的肯定,也在台风到来之前,在口岸群众的心中筑起了一道思想防线。
勤学苦练 他是拼搏进取的“标兵树”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心中有光芒,才能不断成长。”吕浩林说。作为一名青年民警,吕浩林深知自己和骨干们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学习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于是,他在工作中把身边的骨干们作为榜样,向他们学习请教,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勤务间隙,他就掏出小册子,读英语单词和句子,学习出入境相关的法律法规,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渐渐的,他从一开始的退缩畏惧到如今的敢于挑战,从业务小白到业务骨干,他褪去稚嫩,不再是随波逐流的一朵小浪花,而是满怀理想与信念的翻腾后浪。
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完成自身的升华。在一次登轮检查过程中,吕浩林偶然瞥见船舱角落零星散落着出租车司机名片,他先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船员:“你们靠泊后下船了没?”船员回答:“还没呢!”当他继续追问这些名片是哪里来的时候,船员的神色变得紧张起来。通过这一蛛丝马迹,吕浩林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可能存在问题,他想起队领导不久前传达的登轮事由与目的不符的各类情况,于是在回到执勤点后,他就开展调查,成功查出了一名申报事由与登轮目的不符的出租车司机。
挥洒汗水 他是国门口岸的“守护树”
出入境船舶被形象地称为“移动的领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吕浩林日常的勤务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靠泊的外籍船舶进行监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登轮检查‘纽卡斯尔’轮,它体积非常大。”吕浩林说。
吕浩林所说的“纽卡斯尔”轮是一艘重点船舶,停靠在黄骅港矿石码头2号泊位。当他来到轮船下面时,感觉它就像一座小山。当时正值七月,天气炎热,烈日炙烤下的地面犹如一个烤盘,连刮出的风也带着令人窒息的热度。登上甲板后,吕浩林和同事们明确了任务分工,开始对机舱、甲板、生活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检查。
检查到机舱时,刚一进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他们的呼吸也随之变得粗重。船舶的机舱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排查的地方既繁多又细微,他们在机舱里来回穿梭,机器发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散发的热量使得机舱温度非常高。他们的额头和鼻尖很快布满汗珠,紧接着衣服也被汗水湿透。当他们走出机舱后,本该炎热的空气却令他们感到一阵清凉,整个肺部就像排出了千钧重物。这样的工作,每天都在进行着,吕浩林和他的同事们用最简单的方式、用最平凡的坚守诠释着忠诚与担当。
正如吕浩林所说,他是扎根在国门的一棵树,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茁壮成长,他扎根国门、肩扛风雨,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践行着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的誓言。聚沙成塔、聚树成林,在国门前,无数棵“树”坚定地扎根生长,守护着祖国的壮美河山。
[编辑: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