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来,大鹏潮涌。
“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的斑斓景色映照下,“爱我中华 勿忘国耻”的警世钟声回荡中,一条约250米长的小街,一块0.1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串起了历史的厚重沧桑与现实的明快亮丽。这里是“一街两制”的中英街,是边境特别管理区,是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是商贸街区,也是深港居民生活区、城市基层社区,在新时代的号角中,成为深港合作三大平台之一——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的核心区域,一幅面向未来、进取革新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从边防禁区到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中英街的发展变化始终考验着管理智慧。国家移民管理改革后,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沙头角边检站正式接管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以下简称“中英街”)关口查验任务,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主动融入深港融合发展战略,以惠民利企实绩为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发展注能提效,护航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助力“百年老街”蝶变起飞!
畅通“观光通道”,敞开自信开放新怀抱
“以前夏天过关,那感觉就像集体‘蒸桑拿’。游客、居民、学童、工作人员共用查验通道,通关体验差,而现在只需刷刷证件、看看镜头就过了,真的超级快!”原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沙锦涛感慨道。
沙锦涛所说的“刷刷证件,看看镜头”是沙头角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中英街关口启用新型快捷通道的鲜活体验。在深圳边检总站有力支持下,该站协同地方政府建成1000平方米新查验厅,参与研发投入使用20条新型智能化快捷通道,并连续6次升级快捷通道系统,不断提升通关安全快捷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沙头角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持续科技赋能保障“快通行”,启用并动态升级“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智慧预约、“云端”审批、办取证及查验数据一体化,可承载每天5万人次使用量。同时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新办证系统研发使用旅行团单一窗口,使旅行团与散客分类办,通过“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23年,中英街旅行团数量突破2200个、旅行团游客达41万余人次。
“你就是我们的眼啊。谢谢警官!”2023年8月,三位盲人游客互相搀扶来到中英街办证中心。执勤民警主动询问得知,他们是第一次来中英街,因不了解办证流程只带了残疾证。
经请示上级,执勤民警根据残疾证核准三人身份信息,为他们特别办理了通行证。考虑到正值客流高峰时段,人潮拥挤,中心又派专人引领盲人朋友进出关口,细心周到的服务让他们感动不已。
2023年暑期旅游旺季,中英街游客通行量创“乙类乙管”以来新高,单日峰值逾3.4万人次,月增至50万人次。据有关政府部门反馈,“乙类乙管”以来中英街企业商户营业收入达10100万元。
把准“民生脉搏”,取得基层治理新突破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依山傍海的盐田灯塔图书馆里,一场连接警地的党建交流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进出管理区的群众提供具体的、多维度的执法服务。”2023年10月12日,沙头角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书记论建”党建交流分享会现场,执勤七队党支部书记张勇讲述了该站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打造法治、惠民之街的生动实践。
深圳市盐田区委党校杨卫华教授评价道:“沙头角出入境边防检查的实践和经验分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基层治理中的鲜活体现!”
虽然中英街占地面积小,但区位特殊,情况复杂。沙头角边检站在基层治理中始终筑牢为民造福政绩观,践行民意警务,把握重点、打通堵点,致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该站对企业、商户、居民等办理多次通行证人员建立电子档案,健全一户一档、一企一档,实施“阳光办证”,累计为1200余户需办理通行证居民、160多家商铺、270多个企事业单位,精准安全快捷办理证件70000余张。此外,开通办证和24小时通行双“绿色通道”,对于有急难事务需进出中英街人员、涉及重大紧急救助事务的特种车辆及工作人员提供及时在线的办证和通行保障。
“不会用手机,没预约,能进中英街看看吗?”2023年4月,年近百岁的冯爷爷在家人陪同下前来关口。执勤民警贴心地为他全流程引导办证,并陪同从“需扶助人员通道”进入。老人笑道:“人生将过百,而走百年老街,感受时代进步,感受警察为人民,真高兴!”
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中英街关口上演。针对部分老年人不熟悉智能手机难以完成手机预约,沙头角边检站面向六十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实行全流程办证引导服务,凭身份证专窗专办,措施广受游客好评。
作为知名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英街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儿童前来学习参观。沙头角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推出“E家行”服务,家长提供偕行未成年人可佐证身份的其他证件或电子信息即可办证,同时实行办证、查验流程一体优化,查验速度再提升。
面对管理区1000多名学童,沙头角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辟学童查验专用通道,研发使用智能查验卡,提供学童证件信息采集加班专办,组建“蓝马甲”志愿服务队,开辟学童家长接送专区,全方位以“爱”护航,保障学童平安通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措施实施以来,该站已为55万余名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和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办证、通行便利,为人民群众畅游中英街广开方便之门、提升出行之乐。
开启“招商模式”,护航高质量发展新事业
2022年8月,《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发布,合作区将致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引领区、深港共建共治融合发展新典范。
面对深港融合的新起点,沙头角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明势乘势,致力推动合作区建设驶入“快车道”,成立服务口岸发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深度参与沙头角口岸、中英街关口联检楼改建项目,研提可行性建议50余项。对于未来口岸和中英街查验模式设想,该站积极开展政策、法律、技术问题研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意见,以边检工作现代化发展思路支持开拓深港融合未来空间。
“边检机关能设身处地为企业发展、区域升级着想,给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工作支持。”负责中英街更新综合建设的深圳市万科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梓啁说道。
招商引资重大工程推进到哪里,边检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沙头角边检站为进出管理区的招商考察团等重大项目、重大会议、重大工程团队提供证件专办、24小时通行保障等服务,推动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互联互通,全方位助推管理区营商环境优化。据统计,目前已有近180个品牌来中英街考察,品质升级首开区域铺位招商吸纳投资落地已超80%。
“不久的将来,中英街的区位优势将在新一轮深港融合发展趋势下不断释放,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一大亮点。”中英街管理局局长李春菊认为,这一切离不开边检机关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鼎力支持、全力配合。
中英街内的古榕树,历经百年而越发苍翠。它根在内地,叶覆香港,象征着香港与内地血浓于水,情意相连,更预示着深港两地乘粤港澳大湾区翱翔的羽翼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广阔前景。沙头角边检将聚焦“湾区所向”“港深所需”,当好中英街的建设者、守护者,助推新时代“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为打造深港融合发展高地而追梦前行!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