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门风采> 详情
维和归来 守护全国最大对台铁矿石中转码头
2024年04月3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吴志 林孟

       海峡两岸,地相近,人相亲,根相同。福建省莆田市罗屿作业区与中国台湾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2海里,是大陆离台湾本岛直线距离最近的港口,对台铁矿石中转量连续5年蝉联全国第一。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二等功的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教导员刘吉明,如今就守护在这里。

  

  天蓝海阔,岸边卸船机高耸,堆场里作业车辆来回穿梭……4月28日8点半,在刘吉明带队监护下,装载2.2万吨铁矿的中国台湾籍“通耀”轮,从莆田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10号泊位缓缓驶离。刘吉明有一张典型的憨厚脸庞——咧开嘴笑时,很容易从中读出真诚与热情。在现场忙碌的刘吉明说,守护在全国最大对台铁矿石中转码头,让劳动和付出有价值,感觉自已就是幸福的。

  

  坚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家国从来是同心。2006年8月,刘吉明作为中国第四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也是首支由原公安边防部队单独组建的防暴队队员,一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就感受到了紧张气氛,到处都是荷枪实弹巡逻的装甲车,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受伤的平民、零星的尸体。刘吉明说,执勤任务大多是热带高温酷暑下,负重达20多公斤,在太子港国家一号公路巡逻、设点查车,清查非法武装分子,收缴武器,每天回到营地满面尘土,疲惫至极。

  

  由于长年战乱,治安局势混乱,海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当地的学生十分贫困。刘吉明说,队员们到马提森Ecole中学开展捐赠,当将一支支铅笔、一条条毛巾、一包包食品递到孩子们的手中时,孩子们兴奋的口中还大喊着“Chine(法语:中国)”。回国后,刘吉明经常回忆起这一幕,对国家的强盛和平安生活的感触溢于言表。

  

  刘吉明的老家在江西省赣州,爱人李君娘家在江苏省盐城,工作地又在福建省莆田,刘吉明诙谐说“跨越三省”的家庭,特别充实、特别有干劲。2019年,随着公安边防部队改制,刘吉明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随着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拓展、格局的提升,刘吉明牵头消防救援、海警、海关等12家单位打造“三线·同心”口岸党建联盟,构建“马上就办”服务体系,服务往来莆台铁矿船舶进出港边检手续,推行网上预报预检,提供24小时边检通关保障,对符合条件的船舶入境出境手续“一次办妥”,保障世界最大40万吨矿石船常态化靠泊接卸。

  

  福建处在两岸融合发展的最前沿。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出台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正式实施,刘吉明表示,作为大陆东南沿海首个开展对台铁矿石海上货运直航和大陆首个开展对台钢企铁矿石保税业务的口岸,十项措施有效降低台湾钢铁企业的原材料物流成本,今年来罗屿作业区对台铁矿石中转量累计突破100万吨。

  

  从海地硝烟中归来,刘吉明在基层工作岗位上,2次荣立三等功。改革转隶以来,刘吉明2次获评福建边检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带领执勤队获评福建省“青年文明号”。他常说,“维和经历”成为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将肩负“中国蓝盔”的朝气和拼搏继续前行。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