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门风采> 详情
山海为邻 青春建功
2024年04月3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和龙边境检查站

     “我们团支部获得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是各级组织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广大青年民警铁心向党、奋斗不息的真实写照,这份崇高的荣誉振奋人心、鼓舞斗志!”5月4日,吉林延边边境管理支队和龙边境检查站团支部书记、副站长陈冬莹面对这项荣誉,骄傲又自豪,因为他见证了一群年轻人戍守在祖国边疆,无悔无私奉献的青春故事。

  

  和龙边境检查站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南坪镇,担负着区域治安管控、突发事件应急增援及辖区清查搜捕等任务。

  

  年轻,是这支队伍最大、最明显的特点,该站共由39名民警组成,其中90后民警33人,占全站民警的80%,这群平均年龄26岁的青年民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扼守着331国道28公里的前沿地段,忙碌在出入边境合作区人员车辆检查、紧急救援、巡逻管控、打击边境违法犯罪最一线,用青春守护着这片安宁祥和。

  

  “太感谢了,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们!”六旬老人张大爷对民警不停地道谢。前不久,执勤民警在夜间巡逻期间,发现和龙市南坪镇兴化一组道边停留一辆白色老年代步车,车主一直在道边徘徊呼喊。经了解,车主因驾驶不当导致左侧轮胎陷入路旁边沟中,已经被困一个小时。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使用救援绳索,合力帮助车主将车从沟中推出。

  

  “类似的情况我们经常处置,大家都非常熟悉,参与救援工作,虽然很累,但每次看到被困人员获救,我都感觉很开心。”民警董云鹏笑着说,99年出生的他是该站最年轻的同志,但他救助经验却十分老到。

  

  2017年,18岁的董云鹏怀揣卫国戍边的梦想,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的一员。入伍初期,高强度的科目训练、枯燥乏味的边境生活以及日复一日难以入眠的夜晚,都曾让他感到困惑无助,他默默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认输”,在坚定信念与不断努力之下造就了他过硬的本领。退伍之后,他又毅然考入国家移民管理局,成为了和龙边境检查站的一员,接触新的岗位后,他进一步拓宽思路、提升素质,如今的他已成为队伍中值得信赖的执勤能手与快反尖兵。

  

  董云鹏主要负责最繁重的查缉、巡逻工作,但一有闲暇,他总会与同事一起前往辖区开展走访慰问,并向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宣传安全自护知识,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拉家常,尽自己所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年来,董云鹏参与分队执勤巡逻1000余次,行程1.4万公里,他总是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边境管控工作,始终履行着“守一方边境,护一方平安”的神圣职责。

  

  和龙边境检查站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团支部的重要职责,让青年成长成才有平台,锻炼磨炼有舞台,争先创优有擂台,先后承接国考招录新警、警大实习学员累计8批次的培训任务,同步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执勤现场青年突击队”等示范岗位,在各项执法执勤、维稳处突等极难险重任务中彰显青年力量。

  

  “郭大爷,我们又来看您了!”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宫丛法带着新买的炕席及生活用品来到了独居老人郭孝男家中。自2019年与郭孝男老人搭建帮扶对子后,青年志愿服务队一直将他的生活冷暖记在脑中、放在心上,经常上门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小到米面粮油,大到劈柴围墙,只要老人有需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都会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大爷您看,这个按钮,往这儿扭是关,往那儿扭是开,扭得越多,这灯越亮!”25岁的宫丛法耐心地为73岁的郭大爷讲解电灯用法,自从民警夜间巡逻时发现老人家中没有电灯,志愿者服务队就考虑其长期独居家中,行动不便,无法自接线路,便为老人购买搭接了电灯,方便老人夜间生活。

  

  此外,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还时常来到辖区周边商店,向群众进行了法律知识宣传,为群众讲解《民法典》《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知识,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真正做到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获得群众的一致称赞。

  

  自建站以来,和龙边境检查站充分发挥边境检查站“桥头堡”“过滤网”作用,累计核查过往车辆39万余台次,人员15万余人次。处置开展救助服务200余次,帮助群众2000余名,服务过往游客1700余人次,先后圆满完成了各项安保维稳任务,有力维护了边境辖区的安全稳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团支部先后被评为“延边州五四红旗团支部”“吉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5名民警荣立三等功。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样子,和龙边境检查站团员青年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一如既往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根驻地,恪尽职守,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不懈奋斗,他们甘做界碑,初心如磐,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用满腔热血筑起巍巍长城,用实际行动彰显责任与担当!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