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至4月30日,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在全支队范围内举行为期9天的后勤岗位集中学习培训,来自全支队20余个基层单位的50名民警齐聚一堂,磨砺组训施教“内功”,争当后勤岗位“头羊”。作为一期综合后勤业务培训班,此次培训统筹支队骨干教学资源,量体裁衣“缝制”教学内容,实实在在打造实操经验,可谓是“干货满满”!
下实功——骨干支招,破解实操难题
高质量的教学成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培训开始前,支队提前组建了一支集采购业务、装备管理、会计核算、营房基建等重要后勤岗位的9人讲师团。培训开始后,他们结合工作实际,以精心设计制作的课件分享岗位经验,并就学员的问题现场答疑释惑。
“近年来,各级先后发布了关于‘过紧日子’的各类文件,这些文件是我们今后进行经费开支的重要指针。”蔡宇坤是负责此次会计核算操作课目授课的讲师,二十多年在后勤岗位耕耘的履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一名会计骨干,这不是他第一次为后勤岗位民警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这样的骨干,在支队还有很多。聚焦后勤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以骨干传帮带的形式,加强典型示范,完善工作机制,成为支队后勤保障处培育新人才成为支队后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的重要抓手。
针对后勤岗位年轻人多,有工作热情,缺乏经验的实际,授课骨干们注重发挥正向激励和鼓励引导,收集整理了一批时常困扰基层民警的工作难题,细致认真制作相关流程图和列举重要注意事项,让学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破解实操难题,把难点痛点转换为未来发展的突破点。
亮实招——观摩实践,激发学习热情
“发动机压力灯为什么报警?”“车辆年审有哪些注意事项?”“为什么机油会变黑?”在公务用车保养维修课上,学员们举起手机拍照记录,踊跃提问;在随后的实操课上,大家热情地围在示范车辆附近,观看专业技工操作……
聚焦公务车辆维修保养、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等培训主题,除了此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线上线下培训之外,此次专门开设的集中培训班还特邀专业工作者,探索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和“集中学习+学习实践+课后考核”的培训模式,为学员们现场指导,为困扰多时的疑难杂症“把脉会诊”。
“这节课上得有互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把控,我们难能尽情的提问,接触到那么专业的教学资源,这种对外合作的课堂可以分享很多深入的经验。”课后,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学习兴趣浓厚,技能收获满满。
支队后勤保障处积极探索培训新理念、新模式、新思想,将专业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满足当下后勤工作的多元化需求,努力丰富培训内涵,提升培训质量。
务实效——交流研讨,寻求他山之石
“只有想清楚,才能干明白”,25日下午,集中培训班专门增设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交流研讨会,全体参训学员按片区分为三个小组,围绕“当前后勤存在的实际困难”及“对下步后勤工作的具体意见”两个主题,互相交流想法感悟,切中要害,取长补短。
分组讨论结束后,与会同志们集合在一起,由代表依次发言,进一步进行深入交流和思路分享,特别是针对资产清理、执勤装备保障、建设项目调研、后勤岗位传帮带等方面如何更具前瞻性、如何应对风险挑战、如何更贴合基层需求等方面开展热烈讨论。同时,参会人员针对目前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好的经验、做法,后勤法治化等多方面问题进行分享,大家实事求是,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心声。
“要提前进行充分、专业的调研,再上报项目预算,确保预算执行顺畅。”“解决职业认同感的问题,让每名后勤岗位民警开阔思想,平衡顾虑,放手工作。”“廉洁意识非常重要,后勤工作有很多敏感点,必须对兄弟姐妹们负责,为自己负责!”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争相发言,探讨声此起彼伏。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通过集中培训交流,互学互促,切磋真知灼见,形成支队后勤战线上下一盘棋、一股绳的良好氛围,更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后勤队伍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