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门风采> 详情
建强思政小课堂 发挥引领大效能
2024年10月17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张浩

  “作为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大家认为该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开展工作?”10月16日,正在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的马鞍山边检站集体前往驻地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参观见学。去程路上,活动组织者即抛出了多个问题。

  

  近年来,马鞍山边检站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队伍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一招,深挖红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立足边检主业,有力提升了思政引领力。

  

  深挖优势资源 让思政教育“红”起来

  

  新时代,民警职工辅警如何从思政教育中感受“初心”的力量?如何立足实际展现移民管理警察的使命与担当?理论学习是基础,现场教学更鲜活。

  

  为此,这个站充分利用驻地和周边党员教育资源,布点架线、连线构面,努力为所属人员打造加强党性和提升素质的思政“实境课堂”,让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让所属人员在参观学习中被感染、真触动、受震撼,有力提升了思政教育实效。

  

  这其中,有缅怀革命先烈的“皖南事变纪念馆”、有敢为人先的“小岗村”、有40余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的“叶连平留守儿童之家”,还有诸如党群服务中心、党风廉政教育中心、档案馆等主题展馆……一个个思政“实境课堂”分布在驻地及周边的多个角落,逐步形成了体系较为完备的思政教育基地网络,2019年以来,该站累计开展培训60余场次,参训人员1500余人次。

  

  创新形式载体 让思政教育“靓”起来

  

  9月12日,第4期“诗城国门思政课”在马鞍山边检站举行。1个小时的时间里,4名民警代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体会、话落实。

  

  “诗城国门思政课”是马鞍山边检站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又一实践。在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辅导讲的基础上,该站针对青年主体的认知特点,改变以往“你说我听”的传统教育模式,结合集中教育、主题党日、政治生日等契机,搭建“诗城国门思政课”“‘移’马青年说”等载体,组织所属民警上讲台、站“C位”,分享成长故事、畅谈感想感悟,让思政教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实现了人人参与、互动分享。

  

  此外,马鞍山边检站还将课堂“建”在网上,把微课“搬”到“云端”,通过点对点、线连线的方式,让广大民警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去年以来,该站结合思政教育协作区及站办公平台等载体录制发布“思政云课堂”5期、微课程10余期,取得了良好效果。

  

  立足边检主业 让思政教育“动”起来

  

  “因为职责,我们坚守在一线,因为使命,我们一直在路上。全体马鞍山边检人将与新时代移民管理事业共青春、同奋进,在捍卫诗城国门安全无虞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挑重担、勇争先!”这是今年“七一”前夕,马鞍山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党支部与中国宝武马钢营销服务党支部联合开展“学党纪 强党性 促担当 谋发展”主题党日活动时,思政课宣讲《我在国门写青春》中的一幕。

  

  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在课上,见行见效在课下。2023年以来,这个站紧密结合中心主业打造“一堂好课”,依托共建载体先后走进涉外企业、联检单位、高校社区宣讲10余场次,有效拓展了思政课受众面。期间,该站围绕靠前服务江海直航业务发展以及重点企业“一带一路”、RCEP市场开拓等积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建立交流群、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持续健全“企声响应”“民声呼应”平台,有效推动了警地联动、警企协同。

  

  今年以来,马鞍山边检站累计受理回应服务对象意见建议17条,办结率、满意度均达100%,与此同时,该站严格落实“7×24”小时通关服务举措,为涉外企业提供办证报关“零等待”、船舶检查通关“零延时”服务举措,确保了口岸安全、通关顺畅。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