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门风采> 详情
月圆无缺 家国永安 ——致敬南疆国门线上“双节”守护者
2025年10月1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吴永妍

  当国庆的欢腾遇上中秋的团圆,家国同庆的喜悦弥漫在神州大地。然而,在祖国南疆漫长的边境线上,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崇左边境管理支队移民管理警察,他们的“假期”坐标,始终标注在寂寞的界碑旁、在奔涌的洪流中、在喧嚣的景区里。边关冷月,见证着他们以“一家不圆”换“万家团圆”的无声誓言。

  硕龙边境派出所女警队队员在德天景区巡逻时为游客提供帮助 (2).jpg

  德天瀑布畔:“警”急救援暖人心

  

  10月1日,清晨7时,硕龙边境派出所德天女警先锋队的警花们已整装待发。尽管汛期未过,但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已迎来如潮的游客,人声鼎沸,与瀑布的轰鸣交织成假日序曲。

  

  14时,景区预约量饱和,售票暂停。涌动的人潮,预示着更繁重的勤务考验。

  硕龙边境派出所女警队队员在德天景区巡逻时为游客提供帮助.jpg

  16时,一声急促的呼喊刺破喧嚣:“警察同志,快!有人晕倒了!” 正在巡逻的队长杨欢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老人瘫坐在地,面色惨白,嘴唇翕动却发不出声,身旁的老伴手足无措,泪眼婆娑。

  

  杨欢一个箭步冲上前,蹲下身稳稳扶住老人:“大爷,能听见我说话吗?”老人微弱的点头就是最紧迫的指令。从焦急的老伴口中得知老人疑似中暑,杨欢一边柔声安抚:“阿姨别怕,有我们在!”一边迅速抓起对讲机请求支援:“景区入口有人中暑昏迷,急需担架和医疗救助!”

  

  担架迅速到位,众人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抬往救护站。闻讯赶来的医护人员检查后神色凝重:“情况危急,必须立刻送医!”杨欢毫不犹豫地拨通120,清晰、准确地报告位置和病情。因处置及时,老人最终转危为安。

  

  事后,家属专程致电感谢。刚结束执勤的杨欢接到电话,面对听筒那头的感谢,她只是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仿佛做了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小事。

  

  风雨洪峰前:那束比月光更早抵达的光

  

  9月末以来,台风“博罗依”与“麦德姆”接连肆虐崇左大地,左江告急,洪水漫卷。崇左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们闻“汛”而动,在风雨中划出最安心的“生命方舟”。

  

  “砰砰砰——!”

  

  “李阿婆!在家吗?”叫隘边境派出所民警刘子飞拍打着门板,声音焦急。屋内无人应答,民警龙政良借着手电光,赫然看见洪水已涌入屋内,年迈的阿婆正颤巍巍地扶着灶台,洗菜盆像小船一样在浑浊的水中漂浮。

  抗洪.jpg

  “阿婆别怕!我们来了!”刘子飞果断踹开半掩的后门,龙政良迅速跳上灶台,俯身将老人稳稳背起,一步步迈向门外的冲锋舟。

  

  冲锋舟在洪流中艰难前行,副所长韦耿尤紧握船桨,警惕地避开障碍物。“韦副,看那边!韦大哥家灯还亮着!”刘子飞指向不远处。靠近时,只见韦大哥正站在桌上向他们奋力挥手。“快上来!水还在涨!”韦耿尤伸出有力的手,一把将受困群众拉上舟。

  

  一趟,又一趟……友谊镇英阳村板娟屯的群众被安全转移。

  转移群众.jpg

  凌晨1点15分,最后一名村民踏上高地。韦耿尤抹去脸上的雨水和汗水,对着对讲机汇报:“23户,37人,全部安全转移!”在他身后,刘子飞和龙政良靠坐在一起,疲惫却安心。

  

  远处的村庄仍浸泡在洪水中,但高地上闪烁的红蓝警灯,却比当夜的月光更早照亮了生的希望,温暖而坚定。

  

  异乡月色下:界碑旁的“千里共婵娟”

  

  崇左533.7公里的边境线,在节日里更显肃穆。一些不法分子企图利用长假“浑水摸鱼”,而戍边的警惕从未因节日而有半分松懈。

  

  峙浪边境派出所管辖的10公里边境线,山岭绵延,林深草密。10月6日深夜,秋凉浸骨,1206界碑在清冷的月光下默然矗立。今夜巡逻的是两位湖南老乡——蒙帮赶和蒋欣瑜。

  夜间巡逻.jpg

  “带好装备,出发!”蒙帮赶一声令下,四人巡逻小组隐入边境的夜色中。

  

  “咯吱、咯吱……”作训鞋踩在石子路上的声音,是这寂静山林里最熟悉的节奏。这条路,他们走过无数遍,巡逻、蹲守、抓捕……但中秋夜与同乡战友并肩执勤,却是头一遭。

  

  “蒙哥,你摸这界碑,”蒋欣瑜伸手轻抚碑体,“夜里还带着点白天的余温,跟咱老家晒过太阳的青石板似的。”蒙帮赶将手电光稳稳打在“中国”二字上,抬头望月:“月亮也和家里的一样圆,台风也吹不散。就是这中秋配台风,在老家可遇不上。”

  

  蒋欣瑜从口袋里掏出所里发的莲蓉蛋黄月饼。

  

  “昨晚跟家里视频,我妈举着月饼喊我吃,说桌上少了我,总空着一块。”蒙帮赶接过,掰了一半递回去,自己咬了一口:“咱们湖南人,讲究‘肩扛事、不叫苦’。我们在这儿守着,屋里人才能安心吃月饼、看月亮,这比啥都强。”

  

  蒋欣瑜忽然笑了:“蒙哥,咱俩这算不算特别的‘千里共婵娟’?”蒙帮赶也笑着拍拍他的肩说道:“等巡完这段,给所里群里发张月亮照,让大伙都看看,1206界碑顶上的月亮,一点也不差!”

  

  脚步声再次响起,坚定地向前延伸。在这异乡的月圆之夜,两个湖南伢子的背影,与古老的界碑、与头顶的玉盘,共同镌刻成边境线上最深沉、最温暖的中秋印记。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