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吉林省扶余市三井子镇以采摘园为产业抓手,夯实产业基础,打造增收项目,探索精品化、多元化发展道路,用好温室大棚,打造果蔬采摘生态园,以“多样”品种引流量,建立村级品牌,切实保障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
扶贫资金集中用 统筹规划产业忙
三井子镇扶贫蔬菜大棚产业园区位于黄家村,从2016年开始,开始发展大棚棚膜经济,提高了土地重复利用率,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产值。
此后,三井子镇调整种植模式,由原来传统种植转向了棚膜经济,由单一种植变为了蔬菜的多样化种植,弥补了原本的季节性不足问题。通过调整种植时间,在冬季蔬菜市场紧张时利用棚膜种植生产反季蔬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价值。
2017年3月份大棚园区正式建成运营,以镇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采取“集体+贫困户”的运营模式,每年对外发包,用承包费为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600元,保障了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
生态绿色采摘忙 产业叠加促增收
除了蔬菜大棚,园区还借助地理区位优势,引入了“万宝采摘园”产业扶贫项目。目前,果品园区种植了草莓、葡萄、火龙果、大樱桃、水果柿子、黄肉油蟠桃等水,蔬菜大棚则主要种植豆角、茄子等农作物,年产值超5万元。
采摘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全部使用农家肥,采用自养蜂蜜授粉,结出的水果,色泽鲜亮,甜脆可口,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从1月份草莓成熟后,采摘园一年四季都有可采摘水果,季季有亮点,是群众绿色休闲好去处,每天接待游客达100人次以上,年收入可达200万元。
技能培训稳就业 拉动农民共富裕
园区还能够创造就业岗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获得分红收益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园区就业,取得工资性收入。三井子镇把扶贫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利用镇政府土地,集中建设扶贫项目,不仅为项目后续拓展和设施建设提供了稳定保障,发展和带动周边产业兴起,而且还保障了土地和资金的统一使用集中监管,避免了日后可能出现的土地问题争端,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
除此之外,三井子镇还通过开办种植先进技术培训会等方式,培训贫困户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由“输血扶贫”转化为“造血扶贫”,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给脱贫户打开了新思路。
三井子镇扶贫产业园区的从无到有,体现的是扶贫工作的显著成果,更是乡村依托产业致富的真实写照。
[编辑:姬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