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金秋的脚步,走进湖南省涟源市湖泉镇川门村,映入眼帘的是,几十米长的文化长廊描绘了稻谷从播种到归仓全过程,村道旁仿古建筑的临水亭台可供村民闲聊休憩,村委会门口搭建的百姓大舞台唱起了村歌《美丽川门等你来》……
曾几何时,这里民风彪悍、文明缺乏、信访频发,是一个公认的“落后村”。短短几年,川门村从原来的全镇落后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模范村。环境美化了、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乡风和谐了,川门村展开了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村民富了,村容美了,但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兴村,以教育强村,让村民的脑子‘富’起来。”川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聂理华说。在他看来,村容村貌的变化只是一种表象,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对村民精神面貌和民风带来的变化。川门村从村里筹建“百姓大舞台”入手,打起文化牌,办起了川门村首届春晚。
“从策划到实行只花了一天时间。”聂理华介绍道,当晚一共有12个节目,全部是村里组建的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的。至今,川门村连续举办了三届春晚。每当村里办春晚这天,家家户户挂灯笼、杀年猪、赶冬鱼、做辣铁(川门传统过年小吃)、舞龙舞狮……节目的编排也有了针对性,“对移风易俗、村规民约、邻里关系等,我们都排了节目来宣传引导。”
因为办春晚,村民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从牌桌上撤了下来,选歌的选歌,练舞的练舞,村民被欢乐氛围感染。就这样,全村人渐渐拧成了一股绳。通过搭起百姓大舞台,组建妇女文艺宣传队,创作村歌《美丽川门等你来》,“川门春晚”已成为名扬湘中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村里还组建了“川门娘子军志愿服务队”,成立“川门五老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通过一系列举措,将全村拧成了一股绳,激发出了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川门精神”。
为改变落后面貌,川门村新一届两委干部走村入户摸实况,探索推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致力以产业“富”带动村民“富”。
川门村“集零为整”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种养殖合作社6家,探索推行统一配置、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模式,让村民无门槛发展种养业;注册了“川门黄金”商标,上市川门蜂蜜、川门油茶、川门大米、川门谷酒等特色农副产品,让村民无风险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并以土地流转、资产入股等方式开发建设包围山、南南等生态农庄3家,引进铭强环保建材企业带动50余人就业,让村民既能当股东又能在家门口就业;针对留守老人、妇女多的现状,引导发展手工编织业,一盆花鸟盆栽能卖400多元,一枝花朵也能卖40元左右,活灵活现的编织盆栽和随身小挂件成为村民创收的新渠道;同时,发挥村内乡贤能人的带动作用,一年帮村民代购代销近100万元,各类产品只愁“没货”、不愁“滞销”……
2020年6月,家住斗笠山镇的易姣文来到川门村创办了湖南铭强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环保砖。易姣文说,创业两年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与村党支部书记聂理华做出的约定一一兑现,企业严守环保底线,没有破坏川门村的生态,还解决了村里50余人的就业问题。
“未来,我可能还会增加一条生产线,扩大产能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川门村的就业和发展。”易姣文说。
[编辑:姬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