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旺坪村是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瑞塔铺镇。
“每一朵油菜花都是一首诗,每一株优质稻都是一首歌。优质稻的满目金黄,是东旺坪的新农人的新希望。农机开进农田,稻穗即将开镰。这一年的溪乡稻浪东旺坪,又将在油菜丰收过后,再次收获优质稻的颗粒归仓。”一位来过东旺坪村的游客如此赞美道。
走进东旺坪村优质稻产业基地,举目望去,500亩连片稻田稻浪翻滚,机耕道纵横交错,稻穗迎风摇曳,与附近绘着墙画的美丽屋场相映成趣。
“科技种粮的精细配管,改变了过去零散种植和荒芜现象,如今每亩优质稻谷产量突破了800斤,产量产值‘双增收’,村里还为咱们这些年近古稀的老人每年开出了一万多元管护工资呢!”今年60多岁的王习立乐呵呵地说道,他是个种田“老把式”,村里选聘其担任优质稻基地技术管护员。
村党支部书记陈曳媛说:“今年,村集体还创新探索稻渔共生试验示范,在优质稻大秧移栽15天左右放入鱼苗,采用稻渔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优质稻和‘稻香鱼’共生农业产业,以期实现效益倍增和产业双赢。”
据了解,曾经的东旺坪村,因经济发展落后,矛盾问题突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老百姓怨声载道。2018年,东旺坪村党支部换届后,新一届党支部班子带领全体村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走“党支部+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之路,以“支部统筹引领、村社联合主导、党员能人示范、带动村民参与”的方式,盘活村域资源。
村集体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小田变大田、田地连成片,修整的机耕道可让农机直接开进农田作业。当年,村里的全部耕地就回归本业,种上了优质水稻及其他粮食作物。村委会还成立了张家界群发农作物种植农业合作社,村民们以土地入股入社,合作社以每亩地每年400元的价格租赁给粮油种植户,用来发展“水稻+油菜”的稻油两季农业和“山地+玉米”一季农业。同时利用机械化作业科学种田,在田里种出高质量大米,加工对外销售;推出农技社会化服务,承包周边乡镇和村庄的稻田,帮他们耕地、收割,收取社会化服务费;村里还创办了张家界兴东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集储藏、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粮油加工厂。
截至目前,东旺坪村集体经济以优质水稻为基础产业,兼顾油菜、粽叶等绿色产业,已种植500亩优质稻、100亩油菜、100亩粽叶,自建日产30吨大米的流水线加工厂,成立农机服务公司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带动周边10个村发展种植水稻41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10万元迅速增长到2023年的120万元,东旺坪村也被评为“市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
“稻”路铺开了,东旺坪村以“稻”为媒,聚焦农文旅融合,以创建“桑南旅游先行示范村”为契机,举办了油菜花艺术节、“一起来稻田撒欢吧”首届插秧节、“我来帮‘稻’忙”丰收节等一系列富有“土味”、留住“村味”的文化活动,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创收。
“在稻田设T台,把田间当秀场。稻田走秀是我们村推动农文旅融合的一个大胆尝试,既展现出了东旺坪的乡村风貌、稻田美景、农耕文化,又体现了我们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党支部书记陈曳媛说。
金秋九月,东旺坪村32位村民在金黄的稻田中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稻田走秀”活动。参加走秀的村民有勤劳的农民,有热爱手工的匠人,有自由职业者,有恩恩爱爱的夫妻,还有孝顺父母的子女……他们各自发挥自己创意进行穿着打扮,扛着农具、抱着鸡和腊肉、背着背篓、提着菜篮、拿着铁锅、穿着玉米棒子。村民怀着快乐的心情,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在金黄稻田中的T台上,向世人展现了东旺坪村的美丽风采,展现了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东旺坪村以一场别出心裁的“稻田走秀”,喜迎桑植县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
陈曳媛表示:“我们将以乡村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亲子研学、演艺展示、农耕体验、民宿乐享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既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又让村民过得‘有精神’,真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生动现实。”(供图:东旺坪村)
[编辑:王正]